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1日

探秘“村BA”背后的故事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天英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在台江县台盘乡台盘村,今年火爆出圈的“村BA”被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这网红球场火爆的背后,又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故事?记者再次来到台盘村蹲点探秘。

记者来到台盘村篮球场,相对于前段时间的球赛热闹,现在又是另外一番热闹的场景。建筑工人正在忙装修,有的搅拌水泥、有的砌墙、有的刷漆、有的推刨木料……之前的一个篮球场变成了现在的两个篮球场,篮球框变成了电子篮球框,观众席也增加了很多。

“这段时间,我们的‘村BA’扩建项目正在赶进度,目前这栋楼设置有接待室、直播室等。”台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德告诉记者,来打篮球的人越来越多了,除了本村村民,也有附近的群众。前来打卡的游客也是一波又一波,相对以前,村里越来越热闹。

在现场,一旁的建设修缮并不影响球场上村民们的火热氛围,定点投篮、三步上篮,大家在球场上肆意挥洒汗水。其中,有一位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投篮时双脚蹬地,姿势有模有样,命中率也挺高。

趁着大家打球休息的空隙,记者和老人聊了起来。老人名叫陆大江,今年80岁,年轻时曾是台盘村篮球队的主力,7岁开始接触篮球,19岁代表村里去参加比赛。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因为家里没有篮球,自己便偷偷把母亲用来织布的棉线和棉花做“棉花球”,用来当篮球。

聊着聊着,陆大江轻轻地从兜里拿出一个蓝色的小球来。“这就是棉花球,除了我家人看到,你算是第一个外人看到。这球是我做给孙女玩的,现在没有棉线了,我就用棉花和毛线裹在一起,又紧又圆,弹性也很好。”说完,陆大江把棉花球递过去给一边玩耍的小孙女。

“走,难得你这么用心听我讲故事,带你去老篮球场看看!”陆大江牵着孙女的手,带着记者来到老球场。

记者在现场看到,白色的瓷砖镶嵌在水泥地里当球场划线,木质篮球架可能因年代久远已不见踪影。

“想起以前那种打篮球的环境,我做梦都想不到会在村里有这么好的一个球场,虽然年纪大了,但每天还会在球场上打球,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样样都好,要是我再年轻一点就更好了。”陆大江突然安静下来,站在原地不动,望着远方,若有所思。

蹲点期间,记者发现,台盘村其实不光是篮球场得到了改善,村民们所居住的大都是两层楼以上的崭新楼房。饭店、旅馆、药店、水果店、副食店、五金店……街上的相关生活店铺齐全,店里的门头也规范整洁。

这样的变化绝不只是得益于今年火爆全网的“村BA”。据了解,台盘村脱贫摘帽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建起了返乡创业园和产业园区,给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创业机会,村里的很多村民也因此成了产业基地的员工,更多常年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也选择回乡发展。如今,台盘村的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3000元。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篮球场旁有一家集副食店和餐馆为一体的店铺,女主人在副食店卖东西,男主人正忙着给客人端菜走进餐厅。

眼前的男主人叫杨斌,夫妻俩常年外出务工,2018年回到了家乡创业。杨斌说:“我们这房子是2010年修建的,当时周围都是田地,住的都是小木房,2018年我回来发现,田地变成了球场,每家每户住的都是两层楼的新房子,我们就下定决心留在家创业,开小卖部、开小吃店。”

正值午饭时间,杨斌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热情地和记者分享他们创业的故事:“以前打工一年就是万把块,2018年回来后每一年收入都接近两万元,今年‘村BA’火了以后,收入更是翻番。”

台盘“村BA”火爆出圈,让台盘村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台盘乡正计划围绕“村BA”,将台盘村及周边的阳芳村等村寨联合发展,力争打造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篮球小镇,从而带动周边村镇的旅游产业发展。

“我们计划在篮球场的背面建一个商业街、室内体育馆,让大家白天在这里享受中国‘村BA’圣地的精彩,晚上还可以体验当地文化,使‘村BA’ 成为带动性强的文体新地标和旅游新名片。”台盘乡副乡长张任泉告诉记者,该乡正努力抓住“村BA”火爆出圈的机会,以赛助旅、以赛扶产,使“村BA”成为促进全民健身、培育乡风文明、增进民族团结、发展文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引擎,把“筑梦苗乡、燃情台江”释放给外来游客。

--> 2022-11-21 1 1 黔东南日报 c202986.html 1 探秘“村BA”背后的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