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安宇杰 熊春) 近年来,丹寨县抢抓省级乡村振兴帮扶县战略机遇,通过强化组织引领、智力支持、人才交流,打造“三个体系”全力抓好抓实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有效激活和壮大人才队伍,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强化组织引领,打造“一盘棋”指挥体系。始终将“组团式”帮扶作为党政一把手工作来抓,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成立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教育、医疗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组建了“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教育名家、医疗卫生”等“人才”服务团队。同时,建立健全定期联系协商、定期考察培训、资源供求信息对接、技能交流合作、人才交流互访等五大机制,强化对人才“组团式”工作的领导,推动形成人才培训常态化、人才交流制度化的工作格局。目前,共召开工作推进会议15次,共召开座谈会3场100余人次,党政领导干部互访考察16批次105人次,签订发展框架协议3个。
强化智力支持,打造“一张网”推进体系。采取“专家带团队、结对带交流、项目带人才”的“三带”模式,不断深化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组团式”援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为当地培养教育、医疗、农业、电子商务以及农村致富带头人提供智力支撑。加强柔性引才基地、园区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建设,为人才团队提供全方位、便捷化服务。同时,签订人才“组团式”帮扶协议,通过“组团式”送教、送医、送技等方式,实现“群众点单、人才领单”服务模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目前,共有省级17名、州级15名科技特派员到我县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70名专家人才联系服务167个产业合作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强化人才交流,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签订协作发展年度协议,围绕农业科技、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农文旅融合等领域,探索开展技术研发、培育科技产业,携手推进人才交流,筑巢引凤,依托“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和“三名工作室”,引导省内外专家学者等人才到丹寨开展科技服务、科技咨询、兼职和创业,积极探索干部双向挂职学习锻炼机制,充分发挥挂职干部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同时,组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和新任科级干部到南海区委党校培训,联合举办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研修班、跟岗培训等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目前,先后邀请4位专家教授、医疗专家、教育名师授课,共举办了134期专题讲座,选派24名教师到南海学校跟岗学习,选派34名医务人员到广东省中西结合医院进修培训,选派6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南海区相关部门挂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