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2日

我州提高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助推农业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本报讯 (通讯员 陆建彬 陈浪) 今年以来,为加快推进“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实现“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三年攻坚行动”目标,助推我州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我州立足丘陵山区地貌特点,聚焦提高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增加农机装备总量,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培育农机服务组织,探索农机技术路径,有效助推农业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强化资金保障,争取多方投入。州级安排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推动全州农业现代化有关工作,其中用于农机新装备新技术试验示范30万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补贴10万元。

强化试验示范,探索农机技术路径。明确麻江、剑河、三穗、天柱、锦屏、黎平等6个县各建设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任务0.5万亩,全州共完成3万亩;重点推广水稻无纺布钵体湿润育插秧技术和中国农大宋建农教授专家团队的大钵体毯状苗润育插秧技术,示范区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达到85%,平均亩产预计超过470公斤,带动全州今年新增新型水稻移栽机94台、水稻播种机66台、秧盘179.4万张,水稻生产机械化薄弱环节取得突破。

强化主体培育,推行农机社会化服务。各县(市)积极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培育新型农业服务组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主体共27家,进一步扩大了服务主体作业覆盖面。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1740万元,主要用于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目前,社会化服务项目已完成11.2万亩。

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土地宜机化水平。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丘陵山区实施小田变大田、弯变直、坡改梯改造工程,对现有土地因地制宜进行互联互通、大小并整、调整布局、理顺沟渠、耕地质量提升,改善农田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扩展农机作业空间,加快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薄弱短板,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

强化培训和宣传,营造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州开展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现场培训会72次1999人,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众望新闻、动静媒体、多彩贵州网等主流媒体报道55次,其中省级以上媒体报道16次。

截至2022年11月,全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49%,超全省目标3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机耕面积超过400万亩,机种面积超过15万亩,机收面积超过150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04万千瓦,较2021年增加1万千瓦;新增农机具近1万台套,农机保有量超过83万台套;拖拉机及配套机具大幅度增加,拖拉机拥有量达到0.5万台,拖拉机配套农具达到0.24万台(套),中大型拖拉机与农机具配套比达到1:1.4;培育新增农机服务组织27家,总量达155家,农机服务组织从业人员达1651人,农机作业服务收入1.42亿元,显著提升了我州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助推我州农业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 2022-11-22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064.html 1 我州提高山地农业机械化水平助推农业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