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2日

简历优化须规避诚信退化

○ 汪昌莲

据报道,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求职竞争将异常激烈。为了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许多毕业生都精心制作简历。日前,有媒体对1534名受访大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71.2%的受访者在简历制作时存在困扰。9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需要支持,76.5%的受访者希望请求职成功的前辈分享经验。前不久,“重庆女孩帮改简历助3万人求职成功”的话题冲上热搜,让“简历优化”成为热词。在一些电商平台、招聘网站,撰写简历、提供模板、“简历优化”等服务,被明码标价地“叫卖”。

特别是,“简历优化”形成产业链,虚假简历屡禁不止。而常见的个人简历造假,包括学历造假、职位头衔造假、薪资造假、离职原因造假、工作时间造假以及工作经历造假,等等。尽管“简历优化”中布设有不少“雷区”,但仍然有不少人铤而走险“踩雷”。问题是,“简历优化”在网上生意火爆,简历造假成潜规则,实际上是一种出卖诚信的欺骗行为。究其原因,除了用人单位过度看重学历、简历之外,也折射出了当今年轻人诚信迷失。可见“简历优化”是一种破坏社会信用的非法交易形式;而简历造假,则是一种赤裸裸的欺诈行为,必须依法予以制止和查处。

换言之,“简历优化”火爆,还须规避“诚信退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求职简历是一份“诚信证明”。然而,“简历优化”在网上公开叫卖,大量炮制虚假简历,等于怂恿求职者欺骗用人单位,针对这种非法交易行为,公众不能一笑而过,有关部门更不能袖手旁观。首先,“简历优化”形成产业链,相关网站必须予以取缔。特别是,用虚假简历去骗取工作职位,更是一种不讲诚信的欺诈行为,应该给予适当的惩戒,并列入就业“黑名单”,使其求职受到限制。当然,信用惩戒机制,适用于任何形式的造假行为。

--> 2022-11-22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065.html 1 简历优化须规避诚信退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