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民族中学 彭梅琴
数学是许多学生的弱项,而数学能力又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至关重要。为此,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出发,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初中学生的解题障碍,采取有效合适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初中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题不细致,题目阅读能力差
多数初中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会出现求 “快”的问题,审题不仔细,常常未明确已知、未知条件就盲目下笔,导致答案出错。同时,还有的学生考虑不全面,较易被题目的干扰因素误导,忽略题目的重要部分,导致答案错误。
例如,[~公式~]是关于[~公式~] 的一元二次方程,[~公式~]的取值范围是下面的哪一项 ( )。
A.[~公式~] B.[~公式~] C.[~公式~]且[~公式~] D.[~公式~]为任意实数
此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二次根式的定义,求解一个包含参数[~公式~]的不等式组,可分两种情况讨论。可先求二次项系数[~公式~],但学生通常会疏忽对 [~公式~]的分析,从而忽略了[~公式~],最终错选A。可见,审题不细致、考虑不全面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此外,初中学生在数学解题方面还普遍存在阅读能力较差的问题,不仅对正常审题造成了阻碍,还严重制约了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很难从文字信息中获取要点,同时归纳重点的能力也不强,导致很难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二)无转化意识
如学生在使用等式性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若忽视等量可以转化和等量必须转换,或对等式基本性质及其传递性、可加性、对称性运用不熟练,则容易导致解题出错。另外,在使用不等式性质时,学生较易忽略不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一个负数,要改变不等号方向这一性质。同时,在对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运用时,学生常常会遗漏分母不为 0这一限制。
二、提升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策略
(一)强化审题环节,为解题奠定基础
为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重点强化审题环节,引导学生捕捉到解题的重要信息。第一,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确保其清晰理解题意,避免学生出现急于求成的心理;第二,引导学生进行粗读、精读和重读,明确题中包含的已知条件和答案之间的关系,挖掘隐藏条件,用笔勾画题目重点,找准问题的切入点;第三,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文字部分翻译成数学语言,如依照题意构建直角坐标系等;第四,引导学生完整审题,摆脱思维定势,避免出现审题错误和偏差。
(二)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
针对初中代数和几何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可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解题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开展数形结合思维拓展和训练,在分析题目的过程中,即可依照题意画草图进行分析,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直观性和全面性,还能使学生系统地理解题目,从而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三)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也可理解为针对相关数学问题采取分情况讨论的方式进行解答。这一解题方式适用于不同题设下答案不相同的数学题目,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题设,将其分为多种情况,并分别进行解答,最后归纳综合各种情况下的答案。
(四)引导学生运用一题多解思维
一题多解即多角度考虑问题,并使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问题。此种方法既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有效消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依赖心理。
以下面这道题为例:两个连续奇数的积为323,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此问题即可一题多解。方法一:设较小的奇数为[~公式~],另外一个即为[~公式~],可列出[~公式~]。 方法二:设较大的奇数为[~公式~],那么较小的奇数即为 [~公式~] ,可列出 [~公式~]。方法三:设[~公式~]为任意数,那么这两个连续奇数可分别为[~公式~]和[~公式~],即可列出[~公式~]。以上方法均可得出两个奇数分别为17、19或者-17、-19。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首先要让学生在解题之前仔细耐心审题,然后,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思想,并不断进行解题反思,从而能够在解题中灵活运用知识,举一反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