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2日

培养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 榕江县古州镇中心幼儿园 吴淑云

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关系到幼儿个性品质的发展,能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幼儿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最终促进其他良好行为习惯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并能够使其受益终生。为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那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如下体会。

一、利用游戏、学习活动,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每个幼儿都有着好玩的天性, 要通过平时的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和做中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例如,小班幼儿吃饭时容易掉饭粒,如果只是靠老师讲解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的,可以通过表演游戏《漏嘴巴的大公鸡》,让幼儿在看、听、表演中学会正确的进餐方法。在幼儿园里,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最频繁的。所以,可将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融入卫生行为习惯好的幼儿中,通过同伴间的交往,使卫生行为习惯较差的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例如,让班里表现好的幼儿当值日生,检查幼儿的卫生情况,并进行奖励,共同促进幼儿卫生能力的小孩提高。

二、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行为,及时调整引导

为了更好地化促使小班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并对幼儿表现出的优秀行为进行及时表扬巩固,对表现不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准确的纠正引导。例如,在幼儿洗手的时候,教师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自己明明给孩子挽袖子了,但是不知为什么,孩子依旧会把袖子弄湿。这时就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经过观察,教师有了这些发现,第一,有的幼儿在开水龙头的时候会将其开到最大,以至于孩子将手放在水下的时候,水“哗”的一下就四溅开来,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及时上前去教育幼儿,开水龙头的时候不要开得太大,告诉他们这样不仅不会将衣袖打湿,还有利于节约用水。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就会努力改正,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二,还有的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将自己的手臂抬得过高,以至于让水倒流进衣袖,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要求幼儿将手直接放在水池中去洗,不需要将胳膊弯起来。生活、学习中的一言一行,都会间接或直接体现幼儿的行为习惯,教师应当用发现的眼光,充分将其利用起来。

三、坚持正面教育,采用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

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表扬而感到喜悦,会使好的行为习惯保持,这是一种好的反复强化的过程。所以对小班幼儿来说,鼓励、表扬是达到教育目的有效的方法。例如,幼儿在玩玩具时,常会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这时老师巧妙地鼓励他们:看看谁最能干,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拾回框内,然后表扬速度快的小朋友,这时其他小朋友也会急忙拾起玩具,从而获得老师的表扬。教师给予的认同和赞赏的积极评价, 给予的关心与期望的激励评价,会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能极大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四、家园共育,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 应负重要责任。”作为父母要为幼儿做好榜样示范,不溺爱 孩子,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要求一致,相互支持。因为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力较差,需要不断提醒和督促,这样才能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逐渐形成自觉行动。因此, 幼儿园应经常开展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情况,纠正家长的错误观念,提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之,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一日生活活动中反复引导幼儿的行为,使之逐渐成为习惯,这对幼儿今后的成才有着定性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无时无刻地关注,需要社会、家庭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 2022-11-22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081.html 1 培养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