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秀昌
在黔桂交界大山深处,距洛贯经济开发区(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12公里的庆云镇境内,有一个叫做“转珠”的侗寨,历经400多年的沧桑巨变,依然保持较为完整的古老独特的侗族建筑,端庄质朴,自然得体。2012年12月,转珠村被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转珠寨中有一口石牛井,石牛逼真,泉水甘甜。游人来到转珠,无不对石牛井大加赞赏。
关于石牛井的来历,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要捋清石牛井的来历,就绕不开一个名叫“倒传”(侗语音译)的人。 倒传生于雍正年间(具体不详),卒于嘉庆十年,即1805年(墓碑记载)。他的父亲叫银送(侗语音译),育有三子(倒生、倒金、倒传),倒传排行老三,人长得高大帅气,老大反倒生得矮小而且有些木讷,迟迟找不到对象,因其是家中长子,他不成家,老二老三就不能娶妻生子,这是祖上的规矩。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个外乡人领着妻子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从广西某地逃难来到转珠,找到银送家投宿。石家人素来慈悲善良,便容留了他们一家住下,盛情款待。女孩虽然穿着破旧,却掩不住俊美的容貌,很让人喜爱。家有三男未娶且都已到了结婚的年龄,石银送便萌生想法,有意迎娶女孩为儿媳。一天晚餐过后,银送私下与女孩的父母商量,不想夫妻俩喜笑颜开一口应承。
通过几天的相处,几个孩子也彼此捻熟,亲如一家。倒传与女孩相互爱慕,总是眉目传情。可是石家人却要女孩跟老大完婚,女方家父母倒是不挑剔。女孩虽不情愿,却又不能公然反对。结婚当日,满屋喜庆,女孩却没有笑容,当晚倒传喝得烂醉,当场掀翻桌子,然后冲出门去,消失在夜色中。
大家都以为倒传负气出走了,再也不会回来。谁知道,几天后的一天夜里,倒传偷偷潜回寨子,把他的“嫂子”拐走了。如果不是两人留下了信物,谁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倒传拐走嫂子,真是大逆不道,寨子里议论纷纷,家人也十分气愤。
倒传带着他的嫂子逃出庆云,沿都柳江而上,然后在“宾岗”(侗语音译地名,今下江镇平江村)歇脚,开始了新的生活。那些年,“宾岗”一带兵匪作乱,民不聊生,加上本地人有排外思想,倒传夫妇思乡之情愈加强烈,经两人商议,把年幼的儿子和值钱的东西都托付给隔壁无子女的夫妇,然后离开了“宾岗”。可是,当他们一路帮工乞讨,辗转回到转珠,族人却不让他们进寨。只好在寨子外面的山冲——“井坪当”(侗语地名)搭建一个棚子,作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家。
一天傍晚,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头叩开他家的柴门,乞求借宿一晚。老头说在寨子里也曾求助几户人家,都说这边山冲里有间大房子可以借宿,现在他才知道那是别人说的风凉话。倒传把老头请进屋,得知老头还饿着肚子,便叫老婆架锅煮饭,把家里仅有的一只蛋鸡杀了,还拿出平常舍不得喝的米酒,两人喝酒聊天直到后半夜,倒传把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毫无保留地告诉了老 头,老头也说自己走村串寨经历了不少的地方,可谓阅人无数,遇到像他这样的好人寥寥无几,他说好人一定有好报。
次日,老头并无告辞之意,而是问倒传,家里可有葬而不济之坟,如有,愿为他择一方风水,保佑他福来运转。倒传说,我娘当年追寻我到“宾岗”,后来病逝安葬在“宾岗”了,我想把她迁回来。老头说,正好,今天咱两就出发,去“宾岗”把你娘迁回来。
倒传把母亲的尸骨背回,老头带着他在转珠四周的山头像寻宝一样转悠,最后在“阁震”(侗语音译地名)选定了一处。安葬完毕,不做任何标记,老头还特别交代,此后每逢清明祭拜都不能动土,任由草木滋长,否则将会有祸殃。
葬母三天之后,倒传夜里做了一梦,但见母亲在后面山的田角里喂养一群白猪。醒来觉得这个梦境很是奇怪,天亮他就往后山走去,发现田里的水差不多干了,有三条鱼在浅水中挣扎。倒传把鱼捡回家来,看鱼儿肚子挺大,即将产子,就随手放到屋边的池塘里。屋边的池塘是老水牛玩耍的场所,有一圈水很深,是鲤鱼繁殖的理想之地。
说来也挺奇怪,恰好那年不知道是什么病毒,周围四里八乡都没有鱼苗放养,听说倒传有鱼苗,就纷纷找倒传换鱼苗。这一单交易,倒传一下子得到40多把糯禾,夫妻俩高兴坏了,决定用糯米烤酒去卖。
过了几天,夫妻俩蒸了几大甄子的糯饭,准备酿酒。当天傍晚恰好有一支官军路过,一个头领提出跟他买下这些糯饭,倒传夫妇饱尝饥肠辘辘的滋味,决定送给他们吃。头领招来队伍,一人一坨的分发下去,临走时塞给倒传夫妇一个装满银元的布袋子。
因了这个机缘,倒传夫妇可谓“一夜暴富”,寨子里的人对他们刮目相看。大哥也放下身段,重新接纳他们,但提出一个条件,只要他为整个寨子做一件功德的事,就可以重新入族归宗。
为感激族人的接纳之恩,倒传决定用自己在外帮工学来的手艺为转珠寨子做一件功德善事。“告井” (地名)背后古树参天,大路边的石缝里冒出一股泉水,水质特好,甘甜清爽,是寨里人的主要生活饮水。倒传深知寨里人取水和过往行人饮水都很不方便,心想,能为寨子修一口井,也算是一种回报。于是他在“井坪当”找了一块大青石,经过一个多月的精雕细凿,青石“水牛”诞生了,造形美观,神态逼真。让山泉从“水牛”的嘴里流出,这样取水和饮用既方便又卫生,“石牛井”给整个寨子带来了福利。
在漫长的农耕岁月里,牛是最受人崇拜的动物。以“水牛”造形为井,寓意深远。意在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每到大年初一,寨子里的人都给“水牛井”燃纸烧香祭拜,以求新年老幼安康、六畜兴旺。一口古老的青石“水牛井”流经青史岁月,道尽世间人情。1995年,“水牛井”被从江县列为重点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