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翠里乡中心幼儿园 管秀光
习惯是陪伴终身的,一个好的习惯会令人终身受益,幼儿习惯尚未形成,尚未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可塑性很强,幼儿园是幼儿习惯的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个纽扣,使得幼儿在学校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以大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文明意识
幼儿园的幼儿思想单纯,对是非对错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需要教师,家长正确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得学生们明白是非对错,树立文明意识。
在文明语言的这一课,教师就问,同学们,见到同学不打招呼礼貌吗?见到老师不打招呼礼貌吗?我们应该怎么说呀?同学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应该说什么呀?我们走路要不要文明礼让呀。教师就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学生讨论以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树立文明礼仪意识。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有幼儿在抢玩具中将别人推倒在地,教师就以此作为一个教育契机,要耐心讲道理,说清错误的危害和后果,使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以后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意识到错误后要及时道歉,学会在无意伤害别人时道歉的道理。
在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这个主题教育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把玩具放回固定的地方,使得教室干净整洁。例如幼儿园的玩具容易乱扔乱放,这时教师应当开展一次主题讨论,让学生们明白,应该怎么办才是正确的。学生们明白应该送玩具回家,教师就说那么我们“送玩具回家”,幼儿听到后就会很快的将玩具放回原处。幼儿是一张白纸,教师在上面涂抹什么颜色,白纸就变成什么颜色。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以爱心和责任心来关心学生,让学生们学会自我管理,使得学生们爱上老师,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幼儿喜欢听故事,教师也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解文明礼貌的习惯,使得幼儿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养成好的习惯。
二、示范引领以实际行动带动学生
话说千遍,不如示范一遍。教师要教学生穿衣洗手,刷牙漱口,让学生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例如在教育幼儿讲卫生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当讲解示范,怎么洗手。第一步让手打湿一点水,第二步挤出少许洗手液,第三部搓一搓,搓手心,搓手背,然后搓手指缝。通过两三次的示范幼儿基本学会了洗手。对于部分尚未掌握要领的学生,教师再把动作要领示范一遍,使得幼儿学会怎么洗手。在示范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体验活动,让幼儿在看中做,在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应充分利用游戏方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班上教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教师,小朋友的感情,幼儿玩的也很开心。
三、建立激励机制多种形式奖励学生
在幼儿的心中,老师是十分神圣的,是非常值得敬佩的人。老师说的话就是天籁之音,老师的形象完美无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不能随意批评学生,使得幼儿受到伤害。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灯,教师应当努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有的学生热爱劳动,教师应当表扬,有的学生热心帮助别人教师应当表扬,通过正向的表扬,激发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的学生见到垃圾自觉的捡到垃圾桶,教师都应该进行奖励。口头的表扬,一朵小红花,一个小爱心,都使得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使得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总而言之,幼儿园是幼儿融入社会,学习生活,学习交往的第一步。他们并不一定要在幼儿园学习多少文化知识,他们要学做的就是学会简单的自我管理,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就应当在国旗下的讲话,在大讨论中让幼儿树立是非意识。教师应当做出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用文明语言,用文明行动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教师还应当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做表率的意识,进而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