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3日

小学高段科学教学融合生命教育的策略探讨

○ 锦屏县文斗小学 陆兰菊

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着生命教育,从植物、动物的生命知识和意识,到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技能和行动。科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给学生创造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机会,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生命的价值。

一、小学高段科学教学融合生命教育的意义

小学高段的学生心理变化明显,教师可借助事物的变迁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生命更为宏大的意义。科学课程中具备非常丰富的优质的生命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科优势,以此实现对这部分资源的科学合理、恰当运用,在小学高段科学课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这样孩子们便能够从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既有助于他们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更能从中感受到尊重生命以及珍爱生命的重要意义。

二、小学高段科学课堂教学融合生命教育的策略

(一)不断反思,形成理解

学生在低、中段习得的生命教育内容,很多是重在体验,对学生深刻认识的要求不高。因此,在高段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一如既往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更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反思和总结。例如,在“生物与环境”单元中会再一次带领学生陪伴绿豆的生长,体验绿豆的生命周期。 在学习中学生既要关注绿豆本身的生命成长,还需要关注与之共同生存的其他生命。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探访绿豆苗圃,寻访绿豆苗圃中的生物,既要通过简单的“套筒实验”感知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理解能量的传递,更要通过“拉线结网游戏”体会生物体之间复杂的内 在联系。生命教育的范畴也由此拓展,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个体的生命成长,还要关注个体与个体之间生命成长的相互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亦如此,学生可以开始有意识地以自我为中心,觉察身边生命对生命的影响。

(二)回归生活,落实践行

无论是环境保护还是生命教育我们都必须让孩子先有意识,才可能有行动。因此,生命教育的理念先行在培养了学生意识之后,需要持续往前再推进一步。 回归生活,学生可以怎样去落实、践行在课堂中习得的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呢? 水培的绿豆苗孱弱无比,为了让它生长得更好,我们可以把它移栽到土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固然残忍,但每一种生物在整个生态系统中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爱护每一种生物。生而为人的我们更应该思考的生命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去寻找践 行的具体办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绘制思维导图、制作手抄报,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行动办法,让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付之于行动。例如,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就是对生命的爱和敬畏;不参与危险游戏是对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保护与珍惜;在思考每一种生物对生态系统价值的同时,思考个人的人生价值……只要教师和学生能探讨出正确的思维情感与清晰的行动指南,学生便能基于此在生活中去践行自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让生命教育的价值在生活中的各处体现。

(三)自主学习,思辩讨论

高年级学生具有与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关注事物的结 构、功能、变化与相互关系,涉及概括、控制变量等。高年 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对“我长得像谁”“我将 来会是什么样子”等话题比较感兴趣,对“遗传”“变异”“基因” 等名词也不陌生,但他们这些经验和认识是感性的,还不能用相对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数据分析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还有建模、辩论等方法进行学习,这样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对生物体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生命认知和生命体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现代科技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

总之,生命教育在于教师的用心引导和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只要教师有意识,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就不只停留在浅显的知识掌握层面,而到达对生命意义的思索。相信教师借助科学学科内容对孩子进行循序渐进的生命教育,定能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体悟生命的真谛。

--> 2022-11-23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162.html 1 小学高段科学教学融合生命教育的策略探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