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洪辉
党的二十大,是一次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盛会。大会擘画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吹响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集结号,发出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动员令。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全面系统地对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进行了再谋划、再部署。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对标党的二十大各项部署,紧扣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要求,就确保黔东南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部署了“过河”的任务,安排了“桥或船”的问题。现在,目标已定、方向已明、号角已响,接下来就是要不折不扣狠抓落实。从发展大局来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黔东南正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机遇,必须乘机而上、因势而动,不折不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和实际成效,全力以赴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苗乡侗寨落地生根,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黔东南正占“天时”,有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大好机遇,必须乘机而上。
从国家层面看,党中央、国务院对黔东南的政策支持正在持续加大。2012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发〔2012〕2号文件支持贵州发展,成就了贵州发展的“黄金十年”。黔东南作为贵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时隔十年,国务院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于2022年1月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进一步为贵州注入发展动力。其中,国发〔2022〕2号文件涉及黔东南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试点示范很多,可对接能落实的重大工程项目达81个、重大政策达83项,含金量非常足。
从省级层面看,省委、省政府已把黔东南作为贵州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要一环。省委、省政府2021年12月制定了《关于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黔党发〔2021〕34号),为加快包括黔东南在内的3个民族自治州高质量发展,提出了40条支持政策措施。2022年4月省政府专门制定文件,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为黔东南明确了产业转移示范区、生态旅游康养区、双向开放先导区、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并从促进与大湾区融合发展、加强与大湾区互联互通、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强化组织实施5个方面,量身定制了系列支持政策,并在省级层面成立了推进机制,与广东省建立了双向沟通对接机制。同时,目前已有20多家省直部门从职能职责出发,制定了支持黔东南“桥头堡”建设的配套支持措施。
这些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特殊关怀,为黔东南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前三季度,在这些政策的支撑下,面对经济下行的复杂严峻形势和困难挑战,黔东南推动全州GDP增速排全省第2位,经济发展实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政策红利正在加快释放。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指出,“黔东南的发展起点低、底子薄、短板多,我们和其他地区的起点不一样、基础不一样、条件不一样,但是我们必须在同样的时间,和全省全国到达同一终点”。如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黔东南正逢其时、不可辜负。下一步,只要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着力把重大政策机遇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黔东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就绝不会落伍、绝不会掉队。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黔东南正据“地利”,有着交通“四通八达”带来的区位优势,必须顺势而为。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山高坡陡、道阻且长过去一直制约着黔东南的发展。多年来,在中央和省的大力支持下,黔东南致力于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州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发展支撑不断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交通设施得到了空前跃升,给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从对外交通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在2013年把凯里黄平机场建成通航,2014年、2015年过境的贵广、沪昆高铁相继建成通车,2015年实现“县县通高速”,迈进了高速时代、航空时代、高铁时代。其中,贵广高铁在黔东南境内120公里,设有从江、榕江2个站点;沪昆高铁在黔东南境内162公里,设有凯里、三穗2个站点;黎平机场、凯里黄平机场航线不断加密,使黔东南成为全国少有的拥有两个支线机场的市州之一。对外交通的改善,让黔东南对外交流交往越来越便捷。
从州内交通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黔东南公路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建成国省道1255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1.37万公里,2017年实现“村村通油路、通客运”,2018年实现“组组通硬化路”,先后建成黎洛、思剑、凯雷等11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里程达1200公里,占到了全省的七分之一,群众出行越来越便利。同时,建成了4个航电枢纽工程,“两江一河”航道总里程达1260多公里,占全省航道通航总里程的32%。
新时代十年,黔东南基本构建了“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融入了周边省会城市及全国主要经济区2至7小时经济圈,成为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南下粤港澳、东进长三角的“桥头堡”。可以说,交通发展的突飞猛进,使黔东南对外开放的通道越拓越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敞越大。今年前三季度,黔东南跨境电商实现“零突破”,首次实现全州外贸空白县全面清零,全州货物进出口额增长达80%。在交通发展的支撑下,黔东南在贵州作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作用正在不断显现。
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强调,“全州上下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发展紧迫感,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自我加压、团结奋斗,把黔东南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抓紧抓好,全力打好‘桥头堡’建设的攻坚战、高质量发展的突围战、现代化建设的持久战”。无论是“桥头堡”建设的攻坚战、高质量发展的突围战,还是现代化建设的持久战,都需要高水平的交通体系作为支撑,都需要通过交通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黔东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立足区位优势,围绕资源禀赋,发挥交通作用,切实把基本形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转化为打好“桥头堡”建设攻坚战、高质量发展突围战、现代化建设持久战的发展优势,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才能在现代化建设这条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实现赶超突围。
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黔东南正拥“人和”,有着全州上下团结奋斗向前行的良好氛围,必须与时俱进。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变革,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全国一样,黔东南过去10年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也极大鼓舞了全州上下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极大激发了全州干部群众建功新时代的热情斗志,形成了牢记使命加油干、团结奋斗向前行的良好社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为全州上下注入了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来贵州,把很多重要历史时刻放在贵州,每次都给予贵州巨大关心关怀。特别是2021年2月在“十四五”开局的首个春节,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赋予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新目标新定位,为贵州新征程导航定向,极大激发了包括黔东南在内的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奋发向上的干劲和激情。黔东南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遵循”抓贯彻、“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以最坚决的态度、最迅速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推动落地见效,带动全州干部群众更加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转化为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增强了落实“两个确立”“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更加坚定了全州上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十三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以及14家中直帮扶单位与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州上下的努力,全州1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8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2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81万农村群众搬迁进城,全州各族群众世代贫困的宿命被彻底改变,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极大地鼓舞了全州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自信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成为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黔东南取得的一切发展成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要求,“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做到贯彻落实更加有力”。近年来,黔东南成功创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州呈现出各民族团结奋斗、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新的征程上,黔东南必须团结带领全州489万各族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团结奋斗引领时代潮流,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以奋发向上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坚定沿着“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勇毅前行。
今朝梦启,华章再续。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发出号召,“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谱写锦绣黔东南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而团结奋斗”。作为黔东南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全州实际和岗位实际,找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切入点、着力点,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抢抓机遇、借势而行,更加坚定自觉投入谱写锦绣黔东南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生动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人生华章。
(作者单位: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