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九佑小学 粟永康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进行革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发现小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特点及问题,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教授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思维自觉性
数学学科的逻辑性非常严密,数学的公式、定理、规则等都高度抽象,正因为它的这些特点,数学教材本身往往是比较枯燥的。而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枯燥的数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将书本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小学生正是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具有探索和发现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欲望。而数学学习中的各种数学现象和数学问题与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设计平实而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例如,学生在学习小数加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去文具店买文具的经历,自主的发现生活中存在小数加法的问题。然后结合已经学习过的整数的加法,独立思考遇到小数加法问题时可以怎样解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求知欲就被激发起来了,会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就会增强,思维的自觉性就会被提高。
二、精心设计提问,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他们不善于主动思维,往往教师提出什么问题他们就思考什么问题。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启迪性的问题,并教授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不拘泥于一种解法,而是对各种解法进行比较分析,灵活的选择简便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灵活性。如:班级去游乐园坐船,一共53人,小船种类很多,有可以坐5人的,有可以坐6人的,要求一共需要几条船?学生可能回答全都坐5人的,一共需要11条船;也可能回答全都坐6人的,一共需要9条船;还有可能回答48人坐6人的,剩下5人坐5人的小船,一共需要9条船……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引导,启发学生大胆尝试,让学生变换角度,多方面的考虑,并在比较和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鼓励探究求新,发展学生思维独创性
创新思维是学生数学思维独创性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所必备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再发现”式的,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过程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探究求新,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再加工,并进行改组、调整或重建,创造性的寻找合理、简便、独特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形成。例如教学数学中经典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就可以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探究,找出比较简便的方法。学生可能通过列表格的方法,把每种情况列出来;也可能通过列方程的方法简便运算等等。让学生在思考自己的方法和听取别人解题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新方法,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得到提高。
四、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严谨性
语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水平高低,同时,语言的发展也会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富有条理。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数学语言更是匮乏,要想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训练,尤其是口头语言训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在实际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低年级学生的应用题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会正确列式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说题意、说思路、说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而在教授中、高年级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题时,可以让学生先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得出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用清晰、准确、有条理的语言把解题思路表述出来。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完整性,通过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严谨性和逻辑性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正确认识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研究教材,注重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此外,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自主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