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潘虹) 11月11日,“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名单揭晓,来自世界各地的104个减贫案例获奖。其中,农业银行“创新‘5G+智慧场景’帮助贵州黄平县构建数字化增收微生态”帮扶案例也在获奖名单。
近年来,农业银行与黄平县党委政府密切合作、协同创新,实施“5G+智慧场景”项目,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推黄平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优质资源下沉,发展普惠金融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产业数字化促进生产增效,稳定就业发展。农业银行借助数字化科技赋能帮扶黄平县建设智慧场景,创新开展普惠金融,以此为驱动建设中药材和农产品种植生产、特色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孵化、农文旅等五大产业基地,促进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稳岗就业增收致富。自帮扶黄平县以来,农业银行新发放贷款29亿元,贷款余额是2016年的5倍。其中,发放“太子参e贷”超过2亿元,确保太子参种植面积保持在7万亩以上,成为全国三大主产地之一;尖峰水泥智慧工厂技改项目降低了碳排放,实现能耗低、噪音小、自动化程度高、几乎没有扬尘污染;智慧农业助力远鸿生物出菇率从70%提高到99.8%以上,立体吊耳栽种提高单产4倍以上,带动800多名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应用5G和“电子耳标”物联网设备促进科学饲养和防疫健康管理,实时定位解决了活体抵押贷款难题,助推黄平“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位居贵州省9大养牛县前列。
服务数字化促进生活提质,改善民生水平。通过“5G+智慧场景”项目提升黄平县域医疗、教育、村务等重点领域数字化水平,促进基础性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诸如,改善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解决苗陇九年制学校“班班通”、民族中学线上缴费和校园智能安防短板,为全省最大的职业技术学校引进教育教学IDV终端和“云桌面”;打通社保和银行数据通道,大幅提升金融社保卡申领效率,从以往花费2个月时间多次往返与不同部门之间,提升到只进政务中心一次门3分钟办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三资”数字化管理、医保档案数字化管理等。特别是帮扶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数字化平台,实现3家县级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系统互联互通,借助5G和云桌面向下辐射142个行政村200个卫生室,推进医护人员、药械、财务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更加完善的县、乡、村多级联动诊疗体系,提升了诊疗效率、降低了就诊成本,双向转诊平台可为群众节省住院费用10%以上,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到省州专家的充分肯定,黄平被列为医共体改革创新现场观摩点。
金融场景化促进普惠服务,守牢防返贫底线。基于智慧场景大数据分析,及时精准识别因病、因灾、因学、因意外以及疫情等情况导致的潜在返贫致贫风险,通过“基金+信贷+保险”后续帮扶措施,有效覆盖贵州黄平39万群众,特别是为全县11万脱贫人口上了一道防返贫“安全锁”,构建起短期保“输血”快速恢复、中期助产业“造血”持续提升、长期促“主动”自我发展的防返贫模式。目前,防返贫基金已累计发放救助金385万元,有效化解了318户“三类户”的返贫致贫风险,1571户2558人困难群众直接受益;基于产业发展基金直投4773万元、政府增信贷款2196万元、普惠信贷5.13亿支持小微企业和困难群众发展生产;教育培训基金累计发放助学金864万元,支持3722名困难家庭子女上学,此外帮扶13020名脱贫人口熟练掌握就业技能、3000多人稳岗就业,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近9000人次,实现对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医生等培训全覆盖。
“5G+智慧场景”数字化减贫微生态的核心是因地制宜融合数字化科技和普惠金融服务优势,通过数据驱动释放叠加倍增效应,更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农业银行帮扶黄平的实践来看,成效显著,这是数字化科技和普惠金融助力脱贫地区发展的鲜活案例,充分彰显了“数字科技+金融”迸发出的强大动能。下一步,农业银行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地方财政能力,适时推进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整合和集约化发展,以便进一步发挥数字化科技赋能和金融助力作用,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更好地促进生产。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