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4日

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 岑巩县客楼镇中心小学 丁 鹏

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生活和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小学这一阶段也是学生多方面能力形成培养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成长能够朝着一个正确和有效的方向发展,进而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应该加强课堂教学把控力度,让学生思想上有一个正确导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质教育改革的问题已成了现阶段的热点之一,但是怎样将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落到实处,却成了教师的一个挑战。这就使得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不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唯一的评价指标,而是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实际状况。而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在经由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后,逐渐养成可以满足他们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要品质和重要意识。这就是对于学生在专业知识、能力、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总体要求。核心素养强调学生在实际培养活动中的各方面表现以及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所建立的基本价值观,而并非仅仅一味地关注培养的结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可以陪伴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性培养的过程,是学生可以从容地应对未来社会生活的种种挑战。

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道德修养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要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未来能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所需,德才兼备的人。

(二)法治观念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现象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各类典型事件层出不穷。这不但为社会环境增添了许多不和谐因素,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十分不良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小学生普遍缺乏法律意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加之父母疏于管理,使得部分中小学生任性妄为,以至逐渐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真正担负起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重担。道德与法治教育要求采用理论知识介绍、事例剖析、总结、反思等各种方法向学生普及法治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不能触及的法治底线,从而使其自幼就形成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问题和事例,并围绕着此类问题和事例进行讨论,在讨论思考中普及一些必要法律知识,使学生了解到遵纪守法是每位普通公民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均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并促使其建立科学的法治观念。

三、 课堂教学中提升核心素养

(一)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注意改变教学观,积极转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要由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人转化为培养学生正确思想的引路人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倡导者,进一步落实新教育观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要不断塑造正确三观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二)情景学习,增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且其思考模式都还处在粗象思维的模型中,因此对于教师在上课时中引导的某些课程内容,他们很难完全理解和掌握,因此可以采取创新的情景式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比较易于掌握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把握得更为彻底,还能够更有效地使学生在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增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理解。

(三)引入热点议题,提升学生爱国意识

在小学时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既能够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与成长中更有优势,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具有一个中国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利用特定的节日和历史事件着重渗透引导学生爱国情怀。教学中引入热点议题,组织学生探讨,在探讨中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思想。

四、核心素养的培养永远在路上

对于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而言,树立高尚的道德标准,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都是这个个体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必须对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提升重视,根据各阶段教学工作的特点,设计适应各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活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要思考和探究的。相信,在每一位思政教师的努力下,一定能探索出一条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路。

--> 2022-11-24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274.html 1 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