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第三高级中学 何名用
利用现代技术为教育教学工作赋能,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成效,是高中教师必须重视的工作内容,也是当前时代值得运用的教学载体工具。从音视频等资源的使用中,强化学生观看音视频资料的感受,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关注并快速理解定理概念后,掌握形式不同的解题方法,并更好地明白不同数学定理概念的确切含义,这是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
现代技术为数学教学工作赋能,使数学课堂的可视化条件更加方便,帮助学生在动态演示中,注意到不同定理概念的内涵,并在教师的引导中,理顺解题思路,掌握更好的学习知识办法。传统数学课堂,学生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于更加局部的问题上,学生很难理解数学定理概念的确切含义,没有养成从多个角度分析数学问题的习惯,无法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而应用现代技术于数学课堂中,通过动态演示、可视化的概念呈现,帮助学生在理解数学定理概念时,把注意力放在更整体的层面,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也能解决学生学业上的问题。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代技术的应用要求
(一)转变教育观念
时代的变化,使得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随之改变,用信息技术为课堂赋能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一项教育要求,也是从中避免学生陷入无序发展状态的方法。 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分析不同情况下学生面临的问题,以便找到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育方式。教师需要把握这一教育细节,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水平。
(二)丰富教学资源
传统数学课堂的可视化条件不足,不利于学生从多个层面理解所学的知识, 如数学定理的意义、使用方法、易错点。而利用信息技术可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可视化课堂中认识不同的解题规律,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现代技术的应用方法
(一)现代技术为数学课堂赋能,培养学科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现代技术整合教学可用的可视化资源,以便为教学工作赋能,并在解决复杂问题或布置复杂学习任务时,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使学生在自主的分析中,逐渐做到面面俱到,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成就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更多的兴趣。对此,教师可以设置简化的情景问题,来丰富数学课堂的氛围。
(二)现代技术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课堂地位
现代技术的应用,扩充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可用资源,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自主归类易错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掌握与学习数学知识相关的要点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线上答题,把学生的答题情况利用信息技术整体归纳。学生答完题后,立即可以看到题的正确率以及错误解析。如在求函数[~公式~]属于[1,5)的值域时,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不足以找出具体错误点,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可以清楚明了地看出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认为函数的最大值在于端点处,认为任何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都在某一端点处。针对这些错误,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讲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现代技术简化教学难点问题,训练学科素养
应用现代技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时,许多教师认为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多才是好的,这是一种理念层面的误区。为此,教师应从简化学生的理解层面出发,使现代技术与教学任务相融合、现代技术与知识相衔接,从中帮助学生简化学习难度。使学生在层级分明、教学资源针对性强的课堂中,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够从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中,联想到与学习相关、与解题相关的方法,这将给予高中生更多的正面影响。
例如在“正弦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知识点讲解时,学生对于[~公式~]函数的形成过程以及其性质特点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教材上对于这个函数也只是有抽象的解释,故难以理解这个函数是如何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公式~]的形成过程利用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并用设备录下来。这样学生可以对正弦函数的相关知识点有一个更深层次的把握和理解。
(四)现代技术简化空间限制,强化学生的概念理解
从教学反馈中对学生的课堂专注度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学生往往难于从始至终维持自身的思维状态,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这也是导致学生出现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的原因,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时间和空间对学生的限制,利用电子课件共享,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也能改变固有的教育教学机制。由此可见,这也是在探讨信息技术使用问题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条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和解题方法。例如“导数”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谓是最难的一道题,如果只是一个教师的讲授未免有些苍白单一,此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电子课件共享,让学生大致了解其他教师讲授这一章节时的方法,让学生在同一知识点不同讲解方式的反复观察研究中掌握知识点内容。例如“导数”中有这样一道难题:已知函数[~公式~]有两个极值点[~公式~],若[~公式~],关于[~公式~]的方程[~公式~]的不同实数根个数。这道题对于高中生来说是较为复杂的,此时教师可以先用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讲一遍,再用其他教师的电子版课件为学生大致串联一遍,能够让学生对导数相关知识以及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有一个更好地掌握。
总而言之,在教育现代信息化的视角下,探讨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并将教育心理学等知识引入教学之中,可以更好地解决数学教学成效不足,高中生数学素养难于养成的问题。正因此,数学教师应基于自身的经验,研究出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实践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其在数学课堂中将注意力落于整体的层面上,从而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应对不同种学业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应通过动态演示、可视化概念呈现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敏感度提升,这更加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避免高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低级错误,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