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余天英 聂小萱 吴鹏程) 黔东南州侗年是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一。侗年是侗族人民感恩祖先的传统节日,也是侗族同胞家人团圆、庆贺丰收的节日,201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榕江侗年,侗语称凝甘,又称冬节或杨节,主要分布在榕江乐里七十二寨、寨蒿四十八寨等侗族地区。
11月24日,记者在乐里七十二侗寨看到,当地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开展巡游、踩歌堂、吹芦笙、“斗莎”等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欢度侗年,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拦路对歌”是当地侗族同胞接待贵客最隆重的礼节之一,当客人到来时,村民们穿上民族盛装为客人唱拦路歌,向客人敬酒、敬茶、献礼品。本次活动有乐里镇十九个村的代表参加侗年活动,所以村民们在活动现场摆设拦门酒,喜迎八方宾客。
正当大家沉浸在七十二寨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中,侗寨的牛王在各寨后生们的锣鼓声、欢呼声中缓缓入场。村民们有的挑着糯禾鱼鸭,有的举着彩旗,热热闹闹跟随。侗年活动组织负责人吴再忠告诉记者,这是牛王出征。当地有一种习俗叫“众牛”,即一个村子或家族共同筹钱买一头牛,在节日中开展牛王巡游、斗牛活动等活动,让乡亲们团结相处,达到“牛斗人和”的社会良好效果。
在侗年活动中,“斗莎”(即唱祭祖歌)是侗年最重要的仪式,这是当地侗族同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小孩、成人,还是青年人新婚伊始,老人们都要通过“斗莎”,教育下一代为人处世、明辨是非、勤俭持家、尊老爱幼等。活动中,村民们盛装参加、热闹而庄肃。
从拦门酒、巡游、踩歌堂、牛王出征,到“斗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来自北京的游客李振清先生不禁感叹:“侗族真不愧是一个团结的、能歌善舞的民族,村民们穿的服装很漂亮,特别是牛王出征的场面太震撼了,终生难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榕江乐里这场侗年文化盛宴让八方宾客到这里观光旅游、现场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侗族民俗文化的魅力,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七十二寨的核心区乐里侗乡景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旅游资源,完善各项配套旅游服务设施,于今年11月14日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将进一步助力乡村旅游业态不断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