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6日

萌娃过侗年 民俗趣味多

小朋友将刚打好的糍粑,点缀在竹节上,寓意“硕果累累”。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林

“侗年”是侗族同胞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侗年期间,凯里市的部分幼儿园也迎来了冬季运动会,以“苗侗童心、健康同行”为主题,将侗族文化习俗、歌舞、游戏融入体育活动项目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族运动会。

“预备,嘘!”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侗族摔跤比赛正式开始,孩子们身着民族服装,挽起袖子拉开架势,迅速投入到力量与技巧的博弈之中。随后,唱侗歌、打糍粑、抢花炮、煮油茶、踩歌堂……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轮番上演。老师、家长和孩子们密切协作、共同献艺,把节日氛围逐渐推向高潮。

“我在侗年活动中玩得很开心,还跳了《侗鼓声声》的舞蹈。”“过侗年挺好玩的,我吃糍粑了,糯糯甜甜的挺好吃,通过参加活动,我知道了好多侗族的文化。”凯里市第一幼儿园的潘美霖和丁柏行两位小朋友在参加完活动后,意犹未尽地对记者说。

在当天的活动中,家长代表们也是绝对的主力,抡锤打糍粑、场上当裁判、围观啦啦队,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次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的孩子特别开心和快乐,从中感受到了侗族文化的魅力。希望幼儿园能够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熏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幼儿家长杨婷婷说。

据了解,“侗年”侗语称凝甘,“吃冬”的意思,又称冬节或杨节。侗年是侗族感谢祖先保佑的传统节日,也是侗族家人团圆、庆贺丰收的节日。为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侗年的传统文化,凯里市部分幼儿园开设了侗族歌舞表演、民族服饰展示、民俗活动体验、民族运动会等特色课堂及活动,旨在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侗族文化植根校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幼儿时期是个体接受各种文化熏陶的启蒙时期,幼儿获得的文化经验对其终身具有印刻性,根基性的影响。”凯里市第一集团园总园长任尚梅在向记者介绍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时,如数家珍,“我们把本民族的文化融入课程中,依托苗侗等民族节庆活动、传统歌舞、儿童歌谣、民风民俗等进行环境创设和开展各种活动,帮助幼儿体验民族文化。同时我们还大力挖掘苗侗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和学习,在积累丰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对苗侗等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 2022-11-26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348.html 1 萌娃过侗年 民俗趣味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