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6日

后进生

□ 苏志德

跟几位纪律后进生,“斗”了三年,今年毕业了,他们已各奔东西,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我却又非常想念他们。

几位后进生,都是留守儿童,在家跟爷爷奶奶“斗”,在学校跟我“斗”,弄得我有时不禁在心里对他们的父母产生诸多责备。

我换辆新四轮车,放下那破旧的摩托车,但经过几次的家访,觉得村寨公路狭窄弯曲,路面凹凸不平,四轮车开起来极不方便。于是,又把自己的摩托车修修,成了我家访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我从最远的姚林家开始。星期五放晚学,我约了姚林的同村同学,带我去姚林家。他家很远,摩托车在路途中颠簸了一个多钟头,终于到了姚林的村庄。他家在村脚,沿着公路,穿过村中间,到了村脚,又步行十几分钟,才到姚林家。房子被四周竹林包围着,几只麻雀,叽叽喳喳地在房屋与竹子间飞来窜去,好像很热情地迎接我似的。家门关得紧紧的,屋里没什么动静。

我轻轻地敲门,听见屋里有一阵咳嗽声,门打开了,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开了门,我用方言跟老人交流,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姚林的爷爷。爷爷知道我是老师后,很高兴地迎我进门,笑盈盈地安排我坐在对面的凳子上。

我问姚林是否在家,爷爷摇摇头:“他出去了,到菜园要菜,马上就回来,你稍等等。”话音未落,又一阵咳嗽。于是,摆摆手,到床铺躺去了。

我等半个时辰,姚林来了,见到我,也许是累,或许是见我来访,不好意思,我看他满脸通红。不过,他见到我,动作放快了一些,很热情地与我打招呼。接着把菜洗好,自己亲自下厨,然后把所有的菜一一地摆在桌上,完成了一桌自己的小“作品”。接着去扶公公起来,牵着公公的手,坐在已经准备好的凳子上,便邀我上桌,看到这一幕,我欣喜万分,一颗钦佩之心油然而生。我们时常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今天不是做到了吗?孝敬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见证这一切,岂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

爷爷说:“做家务,这孩子很乐意,就不愿意去上学。”姚林很腼腆地在一旁听着,我们都围着桌子,我倏然觉得缺了什么,随便问问:“奶奶呢?”爷爷对我说:“奶奶去世两年多了,现在只有我和姚林在家,他父母过完年,就外出打工了。”

我给姚林讲了一大堆道理,他频频点头,然后又急匆匆地返回校园。到了下一周,姚林终于来了。后来其余的后进生,我也一一地进行家访,他们全都看在我的面子上,勉强地来学校,在教室里,老是扑在桌子上睡觉,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

今年政策变了,学校执行了课后服务政策。我们班得了一块小菜地,学校要求我们自行种地,没有规定具体要种什么,我跟同学们相商:“种什么最合适?”同学们都异口同声:“朝天椒!”我没有反对,凭着同学们的兴趣去种吧。

于是我们就开始挖地。种地我是外行,不过几个后进生,一说到种地,眼睛倏然亮起来,怎么刨土,怎么种秧,怎么施肥,他们又成了我的老师。

在劳动过程中,我做了细致的观察,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在袖手旁观,好像监工似的,也许他们有的根本就不会做。倒是那几位后进生,劳动非常积极,每个人的额头上,缀满了汗珠,那滴滴汗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一一束束璀璨的光芒。

菜地在几位后进生的积极劳作下,提前完工了。今天,他们已各奔东西,我看着长势喜人的朝天辣,又想念他们了。

--> 2022-11-26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365.html 1 后进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