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7日

中班幼儿行为规范的培养与研究

○ 黎平县城关第六幼儿园 陈庆英

幼儿园教育阶段作为幼儿形成规则意识与培育执行规则能力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心灵处在柔软且极易被影响的阶段,教师应依据幼儿个体身心发展及成长规律培育幼儿行为规范,使得学生在幼儿园时期便可形成优质的行为习惯。同时,中班幼儿深处规则意识养成的关键阶段,教师切实掌握这一阶段的幼儿规则意识培育,对幼儿个体终身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中班幼儿行为规范的培养策略。

一、家园协作,为培养幼儿行为规范做榜样

对于幼儿来讲,即使到了中班,教师也是他们最信任、最依赖的人。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引发幼儿的模仿。因此,在幼儿行为规范的教育方面,教师首先要严格自律,无论是在生活还是教学中都要给幼儿起到表率和榜样引领的作用,用实际行动影响幼儿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必须要做到,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担任好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要角色。要教幼儿使用“请”“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礼貌用语,鼓励家长们在家里放手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擦桌子、洗袜子等。还要时时与幼儿园教师取得联系,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教师应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情况下,相互理解,更大程度促进孩子发展。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来幼儿园体验孩子们的一日活动,还可以邀请幼儿教育专家和教师来幼儿园免费为家长们举办“家长课堂”,讲授这一时期幼儿的成长需求和心理需求,解决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的困惑,促成家长“再成长”。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组建家长微信交流群,利用网络平台给家长们普及幼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意义,推动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设计活动,培育幼儿的行为规范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其自控能力较为薄弱,面对实际事件时常常表现出不知如何去做的情况,因此时常发生不良行为,而优质行为习惯却难以得到巩固。若单纯地依托说教式教育并不能培育幼儿养成优质行为习惯。基于此,幼儿教师应依据班级幼儿真实状况,有目的且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活动,加强幼儿行为习惯。例如,在幼儿进食过程中,时常发生不良行为, 挑食以及就餐讲话等。针对此现象,教师在饭前阶段便应针对幼儿明确就餐要求,并根据班级人数安排适当熟练的小班长、小组长,需要注意的是,小班长、小组长应由班级所有幼儿轮流担当。经过就餐活动后,幼儿不仅可养成优质的就餐习惯,还可通过担任小班长感受个体能力,最终培育期形成优质的就餐习惯。另外,教师还可借助游戏活动,助力幼儿加强认知、明确道理,进而在情理兼具的环境下,使得幼儿积极自愿遵守就餐习惯,并树立养成优质行为习惯的意识。

三、方法指导,助力幼儿自理能力和互助能力的提升

中班幼儿在做事时经常会出现时机掌握不准、尺度拿捏不准、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因此,教师要给予其科学的方法指导,真正幼儿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的良性互助循环,进而使幼儿在提升自身行为能力的同时,养成帮助他人的意识。例如,幼儿午休时,面对衣物穿

脱和系鞋带问题,对于小班幼儿,教师都会帮助他们,但中班幼儿的手指精细动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教师就可以教他们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叠衣服、系鞋带等的正确方法。在课上,教师可以给中班幼儿做正确的教学指导示范,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教学视频,以加深他们的印象。然后幼儿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由自理能力、责任意识强的小朋友做组长,监督和协助组员的自理行为,促成组内团结协作、互助成长氛围的形成,助力班内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和互助意识的养成。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班作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时期,教师不仅要给予幼儿榜样引领,还要使幼儿具备自理能力和互助意识,并和家长共同努力,达成教育共识的同时,助力幼儿的全面成长。

--> 2022-11-27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425.html 1 中班幼儿行为规范的培养与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