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钟麟
从镇远县四方井巷直上,第一个左转角围墙砖壁上有两方砖雕印字。这两个字引起了过往人们格外注意,寻幽访古探索者询问之声不断。
笔者遍查《辞源》《辞海》乃至《康熙字典》,皆找不到这两个字的踪迹出处。联想到书法字有多种书体的写法与印版有些字不尽相同,如书法字里京城的京口中就多一横,流水的流右上没有那一点。荒字的下部用一横代替等。于是又查《书法字典》,然而,这两字均无记载。既然几种字典都查无依据,那么它是字吗?
笔者认为这应是这院墙内原主人在搞大窨子房建筑之初,到乡下砖窑订制砖时,为他家的砖上用的字符标记。因订砖人家多,各家对砖的长宽厚薄又各有要求。有了这个专用字符为辨别记号,在众多砖堆前就不得扯错卖家。如邹公祠大门两边墙砖上就印有“鄒公専祠”字样。四方井前这个墙砖上的字符是变体字印记,是专用于他家订砖所用的印章记号,是一种合体字。
这种合体字就是取既定的几个字边旁进行组合。 坊间常见的合体字如“招财进宝”、“鸾凤和鸣”、“黄金万两”等。合体字起始于先秦时期,是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征调军队的符文。将几个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竹木上,再剖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接洽时将两半合体以辨真假。汉代,此法被道士们借用到神符上,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城乡仍见江湖术士在闭目念念有词中画神符作法事。那些奇形怪状的篆字神符也就是合体字符。其中教义奥秘、奇门秘道只有能与神仙们对话的道人通晓。笔者看到过一本古代中医要籍《灵枢》,那里面就有为化喉卡鱼剌,用指头在水碗上空画合体字符的口诀秘法。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也以自创合体字为雅事。相传唐伯虎独创合体字“日日有见才”,是为勉励自己每天要勤奋学业上进,但他创作的这组合体字被求财人演变为“日日有财见”。在农村,乡学究们也常弄些个合体字张挂以显学问高深。
话头拉回。四方井巷的字笔者先是将它认作 “隆记”。古今商人们都很重视取字暗含瑞祥生发之意。于是隆字借了顺字左边的“川”来取代“阝”。寓意有二,一是暗指主人祖籍四川;二是取财源如大江河而来,吉顺又鸿发之意。但仔细琢磨,若为隆记,就可直接楷体隆记,又何必拉另外字的偏旁来配?想来只有以合体字来释义方合制符者的初衷。于是认为此砖字应认作“隆顺卜记”比较合理。“隆顺记”是他家商号标记,“卜”是这围墙内主人的姓氏。因年代久远,世道沧桑,人物易主,这围墙内最早建大院的人家一时难以查究。但那记字右边将“已”合于“言”旁下,右边的位置却让给了“卜”,查卜为姓氏,如以此为依据,那么这个砖符字读作“隆顺卜记”还是顺理的。当然,此仅为一孔之见,意在抛砖引玉,引起有识之士慧眼识断。若将这砖上异字作为古巷文化探索宣传,必将会引发游客之猎奇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