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穗县第二幼儿园 杨二阳
幼儿时期是开发人的内在潜能的最佳时期。幼儿园教育对于发展幼儿思维、提高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品格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园教育对象主要是3岁—6岁的幼儿,这一阶段的幼儿对外界事物拥有强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故事正好可以为幼儿提供探索世界的钥匙。在故事世界里,幼儿可以充分地感知世界,自由地探索世界,并对多样化的知识产生好奇心,生出探索欲和求知欲,从而为未来深层次的探索学习打下基础。
一、幼儿故事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导入注重幼儿兴趣,但与故事主题关联性不强
导入活动常见的有谈话、故事、表演、谜语、游戏、情境等形式,完美的活动导入必须服务教学目标、服从教学内容、符合幼儿实际、整体过程简洁且多样等,对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幼儿体验以及提升幼儿能力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导入方式巧妙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亦可快速进入集中的状态,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探究意识,从而为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但在故事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导入环节的有趣性,而忽视其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并不利于幼儿对故事内容与情景的理解。
(二)部分教师的故事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故事教学对教师的语言策划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现能力等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其既要求教师能够选好故事,又要求教师能够讲好故事。然而,部分教师知识储备有限,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够优秀,不善于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这导致其开展的故事教学难以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进而难以达成预期教育目标。
二、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增加趣味性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长时间保持事物的集中,幼儿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历史内容仅用简单的教材来描述,幼儿对历史内容只保持一段时间的集中,很快就可以被其他对幼儿更有吸引力、对幼儿教师非常不利的事物吸引。幼儿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故事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一点乐趣。同时,利用实物、照片、手工教具、多媒体教材等,使故事内容在幼儿面前更加有趣直观,让幼儿形成故事内容的画面感,提高记忆效果,从而让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专注,就故事内容进行教学,达到故事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讲解“三只小猪”的故事时,教师在一边进行故事讲解时,一边根据故事内容搭建小猪的房子,如草房子可以用折纸搭建、木头房子用单薄的积木搭建、石头房子用厚实的、坚固积木搭建。当幼儿教师讲到“大灰狼一口气将草房子吹倒了……”时,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将“折纸草房子”吹倒,接下来的故事内容以相同的教学方法继续。整个故事过程一直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参与了故事,加强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在故事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安全教育内容创编一些安全教学小故事,并带领幼儿通过模仿学习,将安全教育内容转变成实践演练活动,以此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而有效达成教育目标。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趣味故事来进行“地震”应急方面的知识教学,以此加深幼儿对地震安全知识的印象。首先,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地震小怪兽来了”的故事情境。并在情境创设中渗透地震可能带来的灾难,以及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等安全知识。其次,教师可以自己扮演“地震小怪兽”,并让幼儿根据故事中介绍的逃生方法进行躲避。最后,教师扮演的“地震小怪兽”开始寻找没有按照故事中介绍的逃生方法躲避的幼儿,并引导他们重新躲避。教师借助故事进行安全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快速准确地掌握安全知识,还可以让幼儿对相关知识形成深刻印象,进而在日后生活中合理应用。
(三)扩大文本选择范围,增强教师教学自由性
增强教学自主权。课程不是单一的教材,而是基于一定逻辑要求的各种教育资源的综合应用过程。因此,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当依据教育目标及幼儿发展需求选择(改编)故事,并将之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以,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分析、选择、应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故事内容选择侧重生活化与本土化。首先,幼儿学习认知特点要求教师在选择故事内容时应当结合幼儿已有生活经验,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出发选择故事题材。其次,我们三穗地处中国西部,多民族聚集区域,有着独特、丰富的民族地区文化和自然资源,教师可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和物质资源情况,以及幼儿的生活经验,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幼儿的教育内容。通过幼儿的教学、游戏等活动,将本土资源的内容依据幼儿的兴趣、经验、能力确定为不同的教育方案,使各个领域的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终身学习的开端,而一个理想的开端能够为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具有较为理想的实际应用价值。幼儿教师要合理运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让幼儿在充满趣味的故事世界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实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