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9日

浅析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 天柱县第五中学 杨德广

在教学中,物理实验可以有一些不同的划分方法。按操作主体划分,可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按时间和空间划分,又可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验。

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它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讨论等方式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能够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并为学生的独立训练创造条件。成功地演示实验,常常给学生难以磨灭的鲜明印象,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新课导入时的演示实验

用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可引起学生对即将研究的问题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它的特点是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例如,笔者在讲授“大气压强”一节时,首先在一只大试管中注满水,将一支略小的试管放入大试管中,然后问学生,把大试管倒置过来时,小试管会不会掉下来?很多同学都认为会掉下来。然而实验结果却让学生惊奇地发现小试管不但没有掉下,反而随着水徐徐流下而缓缓上升。同学们都被这奇异的现象紧紧地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及时点拨,是什么力使得试管缓缓上升呢?学习今天的大气压强知识后,就能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在规律教学时的演示实验

初中生一般年龄较小,涉世不深,生活经验不足,实践经验更是匮乏。因此,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困难,这就必须借助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去补偿。通过演示实验,重现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身临其境,耳闻目睹,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以便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经过分析和推理,归纳和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例如,在讲“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同学们根据头脑中积累的一些感性材料、生活经验来理解,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对物体在不受外力时还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演示斜面小车实验,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到不同的水平面上,观察到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依此类推,如果摩擦阻力为零,小车将会怎样运动?这样就很自然地推导出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在这基础上就能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后的演示实验

在新课讲解结束之后的演示实验,其目的在于加深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强化记忆。例如,在浮力教学中,为了加深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可做这样一个实验,取一只平底烧杯,将一块底面平滑的长方体石蜡块放入杯内,缓慢注水,直至全部浸没石蜡,石蜡块沉在底部并不上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浮体沉而不浮”的现象呢?原来水对石蜡是不浸润的,在石蜡块与烧杯底部密切接触时,水不能钻入其间的空隙中去,因此石蜡只受到水对它上表面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则不受水对它向上的压力。所以“沉而不浮”,把烧杯轻轻地敲一下,石蜡块又浮上来了。通过这个实验的演示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或向下的压力差而产生的。

四、在复习课中的演示实验

在复习课中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焦耳定律之后,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把两只“220V500W”的电热水器分别串联或并联后加热同样一杯水。实验结果将表明,把水煮沸时并联所需的时间少,串联所需的时间多。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实验现象,把焦耳定律和欧姆定律结合起来,就可得到变形公式[~公式~]。当电源电压[~公式~]不变时[~公式~]与[~公式~]成反比。两个电热水器并联时的电阻小于串联时的电阻,在相同时间内并联时放出的热量多于串联时放出的热量,所以串联时煮沸所需的时间比并联时的多。

演示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了以上所列举的还有很多。演示实验必须紧密配合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进行,不是变魔术,为演示而演示。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学艺术的一部分,出色的讲解不会妨碍演示的进行,巧妙的演示也不是一言不发,演示实验的教学应该是讲述与演示的有机、巧妙地结合。

--> 2022-11-29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566.html 1 浅析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