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八小学 潘秋红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教师在全面培育学生语文学科知识之际,还要提高其综合素养。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途径,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鉴于此,本文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积极探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实践,仅供同行们参考。
一、精心阅读文本,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入选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优秀传统篇目,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精准阅读篇章,在字字句句中品味作者情感,结合段落联系文章创作结构,在字里行间感受文化底蕴,最终了解阅读客观规律,尝试着提高个人阅读水平。例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这一文本时,由于个别学生对“园子”不太熟悉,而且学生未曾有过相似经历,所以在其理解文本内容时,常常是困难重重。因此,在教师进行阅读教学工作前,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菜园、花园、院坝等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其课文内涵了。
二 、尊重学生阅读体验,倡导个性阅读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阅读态度以及阅读能力,所以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会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每一个学生因思维方法及生活经历各有不同,所以即使阅读相同文字,也会产生与众不同的体验及感受。在新课标背景下,执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时,需要教师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体验,创造民主阅读氛围,允许学生个性化阅读,这样便会逐步释放个人潜力,表达个人的阅读个性。当学生阅读个性得到教师同学以及家长的认同后,则会增强其阅读成就感与喜悦感,并尝试着在阅读后大胆分享个人体验及想法,这样更利于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及记忆印象。
三、巧妙设置疑问,培养探究能力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巧妙设计各种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刺激学生学习心理,确保学生针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以更饱满的热情分析及思考阅读内容。 例如,在讲解《乡下人家》时,教师不可忽视文本基础,要设计能引起学生关注及思考的问题,即“同学们,是否也有过乡下游玩的经历呢?你觉得乡下的哪一点最让你印象深刻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来看一看乡下都有哪些迷人之处吧”。这些问题一经提出,便有效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阅读兴趣得到保障,而且能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四、举行阅读比赛,增强领悟能力
教师应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教学方式,吸引其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在诸多阅读教学方法中,阅读比赛方式具有竞争性特点、娱乐性特点,深受学生欢迎。通过有效应用阅读比赛,可切实提高学生对文本阅读的理解水准、领悟水准。需要注意的是在展开阅读比赛时,教师应格外关注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阅读水准,以确保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文章参与阅读比赛活动,不断锻炼阅读技巧。 例如,在组织阅读比赛时,学生所选择的参赛篇目多种多样,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充分了解文本内容,厘清文本背景,细致感受文字内容,进而促进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心灵共鸣。需要注意的,在选择阅读作品时,教师应指导学生保持发散性思维。同时,教师应灵活设置阅读主题,以便有效博得学生眼球,从而间接培育学生语文思维。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应发挥自身指导作用,高效利用课堂时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后,有学生打算用这篇文章参加阅读比赛,教师就应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参与“《三国演义》阅读擂台赛”活动,指导学生结合个人兴趣,节选小说片段进行阅读,进而抒发个人心得,分享自己在阅读中汲取到的“营养”,最终实现强化学生个性阅读体验的目的,加深其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
五、确定阅读目标,促进多元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引入多元阅读教学形式,以此来改变传统阅读课堂沉闷、枯燥的氛围,令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有趣,进而激活学生阅读热情。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话本剧”“舞台剧”等项目引入语文课堂,将其与文本内容完美融合,以便促进学生全面了解文本内容,增强学生阅读体验。当然,也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故事类题材文本延伸课文知识,促使学生深刻领会文本主题。例如,在阅读《狼牙山五壮士》第二段时,教师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阅读目标,避免学生盲目阅读。为此,就可以设置下面这几个问题:
1.在知道任务后,壮士们是如何阻击敌人的?
2.作为班长,马宝玉有哪些表现呢?
3.你知道副班长都做了什么吗?
接着,引导学生以饱满情绪阅读文本,要求学生在“满腔怒火”“吼”“沉着”等词汇上融入个人情感。试想一下,自己就在战斗现场,亲眼看见敌人掠我土地、杀我亲人的场景,怎能不用满腔怒火大声怒吼,这样便可迅速吸引学生注意,促使其积极参与课堂阅读活动,通过演绎文本人物形象,进而深刻体验文本主旨,达到个性化阅读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阅读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喜好及兴趣,还要促使学生深层次思考文本,接纳文本内容,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并与作者情感实现共鸣,从而陶冶学生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