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29日

坌处中寨古树群

○ 通讯员 刘慧桥 吴才礼

在贵州省湘黔边境天柱县坌处镇南端5公里处的深山峡谷里,坐落着一个神秘美丽的千年苗寨 ——中寨。这里,四周群山环抱,生态优美,至今依然保存着大片树龄四五百年以上的古树群。这里的古树,棵棵直入云霄,尽管它们的树皮布满了岁月的沧桑,但依然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中寨村的古树主要分布在原乡政府所在地大寨的背后,现村两委会所在地和两地之中半山农户房后,共三大片,最大的一片是大寨子背后的那片古树林,共有47棵。这47棵腰围均在4米左右。这三片古树群落,相互依存,相互辉映,非常壮观。远远望去,犹如一朵朵硕大的绿色蘑菇和巨型的绿色宝石,绽放着诱人的绿色光芒,吸引着省内外游客。

中寨村的古树主要是细叶青冈树,小的古树不算,大的总共有82株。据一位村干部介绍,中寨村的细叶青冈树,平均高度约有23米,胸径在1.2米以上的有50多株,最大的是位于大寨左面农户屋后树群中最西的那棵细叶青冈。这棵树,腰围是5.4米,高约26米,遮阴面积约120平方米,树龄至少有1500多年,是村寨树群里的“树王”。听完村干介绍,笔者走近观看,这棵“树王”树兜形状似鹰爪,枝干苍劲,树冠相叠,枝柯交错,浓绿如云,气势磅礴,足以压倒一切,那种古朴自然、超凡脱俗的气质,把大自然骄子演绎得淋漓尽致,观之心旷神怡,令人景仰陶醉。

细叶青冈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天柱人通称岩青冈,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中寨村的岩青冈群,不仅是村寨的风景树,而且是村寨的摇钱树。之所以说它是摇钱树,主要是青冈树的果子药用价值高,可以食用。据村民讲,这些青冈树千百年来,一直果实累累,压满枝头。每到初冬,果子熟透,就从树上落下来,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布满了大树下的空间。村寨里的妇女和小孩每天清晨都带着竹篮、笆篓到树下检树上掉下来的青冈子用来做青冈粑,剩余的拿到邻村或镇上去卖,成为抢手货,仅是青冈粑就给村民带来了很好收益。三年困难时期(1959年——1961年),中寨村也和全国一样,遭受了罕见的旱灾、涝灾和虫灾,庄稼受损严重,粮食锐减,村民生活困难。然而,就在这三年困难时期,寨上这三大片古岩青冈群所结的青冈子比任何年都多,每株多达上千斤,少至数百斤,为村民们做粑度过了饥荒。

进入21世纪之后,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岩青冈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发现了青冈子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企业家的重视。他们到处寻求青冈子这药用原料来发展生产。其中湖南一企业家通过多方打探,得知坌处中寨有三大片古岩青冈树群,每年结的果实数以万斤。于是从2012年开始,派人来到中寨,以每公斤60元的价格收购青冈子。据驻村干部介绍,这里的村民每年卖青冈子的收入多的近万元,少的也有两三千元,全村卖青冈子年总收入有30万元以上。村寨的古青冈树群真可是大自然赐予村民的摇钱树!

中寨古岩青冈树之多,树龄之长,树干之大,树群之秀美和结果实之多,不仅是天柱罕见,即使全省乃至全国也不多见。

中寨的古岩青冈群,究竟何时形成,村民们谁也说不清楚,不过,这些古岩青冈至今能完整保存下来,确实与村民世世代代爱树、惜树、护树有关。据笔者深入调查得知,从隋唐以来,这里的村民就有一个保护自然生态的传统口头规定,不许村民在村寨边和附近砍柴砍树,若发现,全村咒骂,骂得他无地自容。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没有哪个村民被骂过。他们认为,树木是于己有用的,不可破坏,要倍加珍惜。做房子要树木,做家具要树木,做农具要树木,架桥等亦要树木。森林繁茂,则涵养水分,调节气候,生长山珍,繁衍野物,为村民提供了不少的生存空间、生活条件、生活物资。所以必须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世世代代和谐相处。

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为了超英赶美,全国一片炼钢热。为了炼钢,全国农村纷纷砍树做燃料,很多古树被伐而付之一炬。而中寨这三片古树群在大炼钢铁中却能完整保存下来,得益于全体村民能顶住压力。当时公社领导要砍掉这三片古青冈群来炼钢,村民们不听指挥,死活不干,同时宣称:“要坐牢大家一起坐牢”,公社领导无法,只好作罢。

而今,天柱县政府为了保护大自然的文化遗产,对全县的古树进行挂牌保护,中寨这些古树群也挂上名树保护牌,列入古树群落保护名录。天柱县政府之所以要挂牌保护,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古树,让更多的古树保佑人,人与树共同撑起天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片蓝蓝的天。

--> 2022-11-29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571.html 1 坌处中寨古树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