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30日

为“老漂族”志愿服务队点赞

○ 刘予涵

近日,67岁的慈城镇云鹭湾社区居民吕建华组织“老漂族”志愿服务队来到慈城步韬益寿院,陪老人们拉拉家常,了解他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还为老人们送上亲手编织的100多份毛线帽和手套。(11月29日《宁波日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我们周围出现了“老漂族”群体。很多“老漂族”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土到了陌生的异乡,因为种种不适应,容易生出漂泊感、疏离感、精神空巢感。在这种情况下,“老漂族”难免孤寂空虚,长此以往,会引发忧郁焦虑的疾病,需要精神上的关怀、疏导和宽慰。

据报道,吕建华曾经也是一个“老漂族”,因为有了这样的经历和感受,热心的他建立了百余人的“老漂族”志愿服务队,通过举办百家宴、老漂文化节,成立太极队、旗袍队,开展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帮助新来的“老漂族”排遣寂寞的精神世界,尽快融入社区生活,不少“老漂族”从受助者变成了助人者,找到了发光发热的价值。

由此想到,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三孩生育政策的放开,“老漂族”群体不断增多,他们能不能在“第二故乡”安享晚年,不仅事关家庭和谐,更事关社会稳定。政府有关部门和居委会应积极行动起来,像重视“留守儿童”一样善待城市“老漂族”,帮助老年人拓展社交平台和精神生活空间,让他们少点漂泊感,多些归属感,真正将他乡作故乡。

--> 2022-11-30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694.html 1 为“老漂族”志愿服务队点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