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1月30日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 榕江县平永镇中心幼儿园 杨邱波

学前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起点阶段,一切的习惯养成都要靠后天的培养。他们可塑性较强,好模仿,爱探索,对一切事物感到新奇,但其年龄小便决定了自控能力较差,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较弱等特点。小班是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起点阶段。所以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更是不容忽视。

一、家园共育,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去做。见面有礼貌地问好;其他教师有需要协助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对于小班幼儿的不良行为,作为教师切忌不能仅仅加以指责便草草了事,而应该正确地讲解示范,让幼儿对这种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珍惜他们每次细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发他们继续努力。长此以往,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荣誉感,又巩固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好的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对幼儿的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都不放松,都不放过。如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处等。幼儿每做对一件事,家长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切忌置之不理。幼儿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

二、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行为养成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诵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行为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因此,教师要把行为习惯教育渗透于教学环节中,创设情景活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谁有礼貌”“谁是做得最好的乖宝宝”“我们都是好朋友”等,形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好氛围。不同的活动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将不同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全面养成。

三、在游戏活动中渗透行为养成教育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渗透在日常的各种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自身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例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哪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行为,并要求幼儿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不断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在一日活动中渗透行为养成教育

从小班开始,教师就要注重幼儿行为细节的培养。幼儿在用餐后,教师通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轻轻地把碗勺送回去;请弯腰漱口;擦干净自己的小脸;用完的毛巾记得要放整齐等。小班幼儿年龄小,动作发展还不完善,擦脸的时候经常擦不干净,教师可以用“照照小镜子”的方式巧妙提示幼儿,让他们在擦完脸后看看是否擦干净。除了物质环境的创设,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运用语言、动作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如在培养幼儿洗脸的习惯时,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洗脸过程中,一边念自编儿歌一边洗脸:“上洗洗,下洗洗,左洗洗,右洗洗,洗洗左耳朵,洗洗右耳朵,再擦擦小脖子。”通过形象的语言和动作,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洗脸的方法。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 2022-11-30 1 1 黔东南日报 c203711.html 1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