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骥) 近日,笔者走进凯里市东出口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二期鑫田民族刺绣扶贫车间,看到20多名女工正在绣花机边紧张地操作着,另一边的后处理车间,几十名中老年妇女埋头忙碌着,有的在给布料做刺绣,有的在完善布料的最后工序,这些“车间工人”都是来东出口的搬迁群众。
这个刺绣车间,让搬迁的100余名脱贫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城里真正安家乐业。
据悉,东出口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二期鑫田民族刺绣扶贫车间成立于2020年9月,建筑面积2398平方米,隶属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鑫田民族服饰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
“扶贫车间采取‘企业+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解决脱贫户、残疾人、下岗职工就业问题。我们还和团市委共同打造了‘白果井街道青年村振兴夜校就业培训基地’,对参训学员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目前公司已累计培训技术人员1500余人,一部分学员已经成为工艺品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带头人。”公司副总经理时晓静对笔者说。
“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企业的责任,我们会为更多的群众提供培训机会和就业岗位,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时晓静告诉笔者,能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通过自己的双手增收致富让她觉得非常有成就感。目前,扶贫车间聘用搬迁群众约百人。其中,残疾人员工8人,月薪2000元至5000元不等,公司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易地搬迁群众就地就业。
“我在这里上班很开心,每个月工资少则3700元至3800元,多则4300元左右,这里不仅能赚钱,离家也近,很方便照顾小孩和老人。”来自天柱县的搬迁群众谭国辉说,她从2021年2月起就在鑫田民族刺绣扶贫车间工作,从事绣花机操作。
来自凯里市万潮镇老鸦山村的58岁搬迁户金有芝,于2021年11月起在鑫田民族刺绣扶贫车间从事手工工作,是扶贫车间的8名残疾人员工之一,她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完成布料成品的最后工序。她告诉笔者,手工车间的工人大多年纪相仿,很容易聊到一起,大家一边干活一边拉家常,非常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