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05日

初中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

○ 从江县往洞中学 杨胜友

在初中教学阶段,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学科。由于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多年,对于数学的学习会产生枯燥乏味等负面感,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新课程的要求,关键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而在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十分重要。

一、初中数学教学常见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制约了其学习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缺乏,只是满足于教师课堂所讲授的内容,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复习和巩固,因此无法很好运用基础知识。加之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做题习惯,在实际做题阶段出现审题不认真的问题,更不用说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欠缺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就很难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不理解的知识越多,学生学习的压力就会越大,长时间下去将会使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思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进而有效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在学生已明确“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就可以判定其全等的知识点后”提出了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个疑问,让每一个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和已知的三角形全等,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判定,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主动思考直观感知三角形全等的概念。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把相关的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化、具体化和趣味化,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就会很快地明白一些三角形的相关公式和概念。

(二)创设情境教学,加深学生课堂印象

初中数学学科学起来比较单调,学生很容易厌烦这一学科,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心理,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性,利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设定超市推出有奖问答活动的教学情境。教师为超市推销员,学生为顾客,活动的商品有篮球、乒乓球、网球,顾客需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出活动商品的直径或半径,计算正确可以获得相应的活动商品。等学生全部计算完成后,教师再对学生遇到的问题逐个进行解析,这样做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好奇心理,还使课堂氛围生动活泼,缓解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压力,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轻松地学习到初中数学的知识。

(三)贴近生活取材,提高学习数学兴趣

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能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有在自己的生活中,感悟现代生活离不开数学,将来的生活更离不开数学。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紧迫感,明确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与此同时,贴近生活取材,能让学生学习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将抽象的问题数字化、式子化,寻找数学在生活中的规律,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可以从生活中取材,诸如手机套餐选什么最划算?经商中的盈利,商品中的打折销售等,如何计算等等素材,就是与数学知识息息相关的生活实例。

(四)合理选择数学例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例题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定理、公式以及法则最有效的教学模型,同时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有效载体。例题教学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或者在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中都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合理有效地选择例题教学或者练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例题的教学效率,进而整体上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此基础上积极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更好地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 2022-12-05 1 1 黔东南日报 c204094.html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应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