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陆琇
初冬,漫步在锦屏县的大街小巷和田野乡村,一座座新居亮丽多彩,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产业生机盎然……村庄美、产业强、村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杉乡大地上展开。
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省级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锦屏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重要工作,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增、稳、紧、实、新”的工作成效和鲜明特点,着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拓展脱贫攻坚胜利成果
从“愁吃愁穿”到“吃好穿暖”、从“缺医少学”到“医学无忧”、从“脏乱旧差”到“生态宜居”、从“等你来帮”到“我要致富”。
脱贫之后的成果如何巩固?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怎样才能让农民群众收入可持续、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锦屏县抢抓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连日来,笔者走进锦屏县大同乡孔洞坝区油菜示范种植基地,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村民们正忙着翻犁、打窝、移栽油菜苗……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脱贫后,锦屏县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组建了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85个,选派第一书记85人、驻村干部310名,持续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推动教育、健康、住房、饮水、兜底保障及易地搬迁后扶政策落实落地,确保将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全县有监测对象1857户7151人,脱贫不稳定户877户3456人,边缘易致贫户920户3540人,突发严重困难60户155人。均已根据农户不同返贫致贫风险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及时消除风险,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
家住锦屏县平秋镇万丰村的脱贫户龙兰秋,因病看门诊、住院等花费12万余元,经多重保障报销10万余元,自付两万余元,报销比例达到85.6%。
“这病要放到以前,我怎么都看不起啊,现在花了两万多元就看好了。”龙兰秋感动地说。
这是锦屏县实施落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带来的变化。在医疗救助年度限额内,特困人员、脱贫人口、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不低于70%,并落实好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用药保障机制,大病保险对特困人员、脱贫人口、低保对象实施倾斜支付,起付线降低50%、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取消封顶线。
“现在的医疗条件也是没话说哦,我们村里建有卫生室,每天还都有医生值班,而且都有家庭签约医生,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卫生健康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平鳌村村医姜泽森细说起这几年来的变化感慨万千。
2022年,锦屏县脱贫人口应参保76139人、已参保76139人、参保率100%,边缘户应参保3540人、已参保3540人,参保率100%,对脱贫人口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疾病4类慢病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家庭医生签约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聚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
锦屏县牢牢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积极发展产业链项目,按照“高位抓产业,特色兴产业,稳粮保产业”的思路,坚定不移走好示范引领之路,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位于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的贵州亚狮龙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人们也不停地忙着自己手上的活。该公司于2017年入驻锦屏县。在短短的几年里,锦屏县通过开展政策扶持等方面积极为企业纾困,公司规模由小变大,有效带动周边群众近500多人稳岗就业增收,公司年产值也逐年增加。
在贵州锦屏经济开发区内,还有大桐利、羽辉新材料、祥龙包装等近些年落地的羽毛球装备制造企业,现均已在锦屏县落地生根。
锦屏县通过建强中游羽毛球、泛家居加工端,推动上游养殖端、下游服务贸易端融合发展,截至目前,羽毛球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3.2亿元,增长82%,直接带动就业652人;泛家居产业实现产值1.2亿元,增长70%,直接带动就业660人。
“百姓就业是脱贫之本,群众增收是小康路上的基石,勤劳才能致富,千方百计促进群众不断增收是我在村里的主要工作。”来自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建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驻锦屏县固本乡务翁村第一书记钟应介绍,驻村后,除了巩固在脱贫攻坚期间村里发展的油茶、吴茱萸等产业外,他还结合该村村情,几番出行拜访毕节市大方县部分乡镇及周边县市乡镇,学习魔芋产业种植的好经验、好做法。2022年3月村里的第一批10余亩的魔芋示范性产业成功落种,新产业除了能平时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外,还能给村集体带来10万余元的收入。
此外,为促进群众不断鼓足“钱袋子”,他还义务做起了村民网销天麻、灵芝、土鸡蛋等农特产品的快递员、叫卖者,并整合当地土特产资源、建强电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对接外销市场,让村民们家中的土特产销往贵阳、遵义等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带领下该村现外销的土特产达100万元以上。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农房黛瓦白墙,绿植错落有致,百花馨香争妍,菜地整齐划一,墙绘精致多彩,道路干净整洁……如今,走进锦屏县各个村落,随处可见高颜值村景。
2021年以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加强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强农村防洪、灌溉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引导村民建设美丽家园,绘就美丽宜居新农村。
“这几年来,由于我们的庭院进行了整修,屋前院后都全部种起了果树和花,游客也变得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也得到了逐步的增长。”雷屯农庄负责人朱敏敏说。
近年来,雷屯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根据村寨特点和生态自然等优势,确立了以生态资源为主体,以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旅游的目标,通过农业、生态、人文、自然及民俗文化等资源的有机结合,突出乡村游乐、产业基地、民俗风情,逐步形成融自然风光和乡村农业为一体的生态通道,建成一个集休闲、观光、旅游、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打造成龙池多彩田园的后花园,目前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
“这里的空气清新,庭院里的鲜花盛开、绿藤挂满墙,真的是一幅开窗见绿、推门闻香、移步见景的美丽乡村画卷。”从六盘水前来游玩的游客王言冰满是赞许地说。
全县规划建设15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每个乡镇建设1个点(省级1个、州级3个、县级11个)。同时同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建设工作,到2022年底前示范试点初步达到示范试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