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06日

浅议乡村小学美术课程的现状

○ 天柱县第六小学 罗亚州

2012年6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同年九月以特岗教师的身份分配到某偏僻乡镇教书育人。这些年一直担任跟美术无关的教学工作。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几年来有所改变,但不明显。

经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有如下因素。一、学校外部因素,家庭的误导:多数家长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二、学校内部因素: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就算是有也要上语数外等科目,职称评定、评优评模、年度考核(末位淘汰)都需要成绩,所以,美术专业的老师不得不去教语数外等科目。还有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课堂气氛低沉,讲课呆板,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变革对美术教师的考评机制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变革考评机制,不再拿不合理的考评机制来考评美术教师。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简单临摹,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成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美术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直观化,使学生一目了然。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丰富多彩

只有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 2022-12-06 1 1 黔东南日报 c204222.html 1 浅议乡村小学美术课程的现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