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二中学 游太勇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发展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学肩负着更为沉重的教学压力,不仅体现在要高效完成生物教学任务上,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成长状态,予以深度分析,有针对性地培养其综合素质,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现阶段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 社会责任感与高中生物之间的联系
高中生物教学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主要有环境污染、人类遗传疾病、转基因等,这些内容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将社会责任感灌输其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的时间与空间,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而提高他们对自身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生命安全的重视程度。
二、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途径
(一)利用教材资源,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
由于一些生物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和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来解释,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来讨论与分析,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形成主人翁意识。例如,现在很多社会事务都需要用生物科学知识来解释和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丰富的资源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食品安全、环境污染、人类遗传病和濒危物种的保护,老师在生物课堂上讲这些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或者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让学生讨论社会事务,运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可以对科学做出正确的辨别,能够关爱生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成为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意识。
(二)优化教学设计,培养宣传生命、环保和健康生活的责任素养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可以给学生宣传生命科学知识,让学生积极担任科学传递的使者,发扬和传承知识技能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堂上建构碳循环模型,丰富课堂设计。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沙漠化、洪水和干旱等生态被破坏的情景,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生态系统会出现这样的灾害,我们继续破坏环境,生态系统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应该反思人类做错了什么?通过导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生物学问题,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且在学习中有强烈的使命感,让学生懂得要珍惜能源,保护地球上的有限资源。
(三)将“社会性科学议题”引入生物课堂
“社会性科学议题”也可称之为“生物学社会议题”,老师在讲生物学知识过程中,应紧密联系社会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让学生利用生物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社会性科学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物学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说明运用生物学的成果要承担的社会责任。生物学家在很多焦点上涉及了当今的社会问题,如干细胞、试管婴儿、滥用抗生素、克隆、转基因技术等,都是社会和公众广泛关注并争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涉及生物学问题,而且与社会道德问题有很大联系,甚至还要考虑公共安全因素。社会科学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老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适当选择科学议题,引导学生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新时代赋予生物教学的使命之一。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要抓实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与引导,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成长特点,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打造高效生物课堂,给学生最深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