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08日

小学足球教学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 凯里市第十六小学 蒲庆斌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国家正大力推广足球进入校园,将足球引入了体育教学中,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注重身体体能的提升。但由于义务教育领域的足球运动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受多种因素影响体能训练更是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寻求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提升足球运动水平。在这一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展开个性化教学,才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足球训练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去参与体能训练。

一、小学足球教学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训练人员

由于足球运动的技巧相对较多,这就决定了其体能和技能的训练要求也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针对目前小学领域的体育教学情况进行调研,不难发现很多学校的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都由体育教师负责,很多体育教师并不具备专业技能及训练水平,在对学生进行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方面也难以实现理想的训练成果。

(二)缺乏系统性体能训练计划作为支撑

对于处于身体不断发育的学生而言,不同年龄段需要应用针对的体能训练方法,同时学生身体发育也存在个体差异,需要体能训练计划契合实际。而目前学校对小学生开展体能训练,多缺乏系统性体能训练计划作为支撑,运动员也难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成果。

(三)开展体能训练的方法缺乏有效性

当前小学的足球体能训练,普遍存在训练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从体育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并没 有结合足球运动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展体能训练,虽然学生经过体能训练后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能力,但是在足球运动中依然会体现出耐力不足、缺乏对抗性等问题,甚至部分教师会在训练中出现体能训练形式化的问题,没有契合小学运动员设定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便会导致体能训练成果止步不前。

(四)开展体能训练科学化程度较低

从整体训练看,普遍存在着训练凭经验、凭感觉,科学化程度较低,训练的系统性、全面性不足,尤其是训练的成人化要求,忽视了青少年身体、心理和智力特点,针对性不强,指导思想不突出,训练要求、训练手段和训练内容的年龄区别不鲜明、特点不明确,致使训练效益不高,训练成材率低,运动员缺乏个性特点。

二、小学足球教学体能训练的应对措施

(一)提升教师对于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

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教学行为,进行小学校园足球运动教学应当重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避免在工作中存在态度倦怠、形式主义等问题。小学足球运动体能训练与专业足球运动员培育的体能训练存在较大差异,教师针对小学生足球运动开展体能训练,既要保证训练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考量小学生的体能特点和生长发育特征,提升体能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制定系统性训练计划

在小学校园足球教学中,教师对小学生开展体能训练时,需要制定系统性训练计划。针对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的特殊性,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运动能力的差异性,将速度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内容融合其中,契合不同训练内容的训练重点、训练难点,将持续性训练与间歇性训练相结合,以提升体能训练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小学足球运动员开展体能训练,还要重视训练计划的可行性,由于训练对象存在个体差异,训练计划也不能一概而论,要重视差异性与普适性相结合。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足球充满了好奇,但是在训练时,由于其个性特点的影响,很难一直集中注意力,再加上足球的体能训练较为枯燥,往往需要反复练习,学生的身体也会感觉到劳累,很难长时间坚持下去。目前,很多小学足球体能训练中往往是枯燥的集中训练,学生只是在开始阶段感兴趣,后续训练中只是机械展开,甚至有的小学生对枯燥足球的体能训练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一情况,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导向来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足球,才能积极地参与到体能训练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借助一些游戏来丰富教学方式,也能进一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游戏来完成身体训练。小学足球体能训练游戏应该以简单和快速为主,避免强度过大影响到训练效率。

(四)提高学生跑步技巧

在小学校园足球的训练之中,体育教师要加强学生多方面的体能教育,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体特征进行体能训练。教师要熟知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发展与成长特点,小学生骨骼增长较快,骨骼硬度小,这一阶段的学生身体柔韧性大,一般不易骨折,但是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之中要注意小学生的骨骼容易变形,因此在进行运动和训练时,教师可借助四肢运动和跳跃运动,帮助学生在跑步之中进行体能训练,让学生的跑步速度可以提高。小学校园足球之中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需要学生在运动场上进行跑步,足球的跑步在需要速度的同时,其中很关键的是让运动员进行曲线式的运动,带动足球进行技巧性的运动与移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将跑步速度训练进行划分,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加速跑步,锻炼学生的速度。另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练习带球曲线跑步,在地上绘制出相应的曲线与赛道,让学生根据曲线一遍遍练习,促使学生能够熟悉足球运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跑步协调性。在曲线跑步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跑边观察,对身边的事物与障碍进行规避,建立一定的困扰排查与解决能力。

(五)提升学生运动耐力

在小学生时期,小学生运动员的心脏和肺部发育尚未完全,身体的心肺机能与成年人的水平相差较大,在实际的训练之中,体育教师也不能忽略对学生心肺功能的发展。心肺功能是与学生的耐力有关的,让学生能够为持续的运动提供一定的能量供应,因此实际的小学校园足球训练需要让学生同时加强无氧和有氧锻炼,合理搭配学生的训练量度和强度。足球运动是一个时间持续较长、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运动, 学生在足球的运动场上奔跑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耐力的训练,让学生的体能素质整体提高。 合理的训练需要科学的指导,在实际的小学校园足球训练之中,教师无氧耐力训练要遵循以下的原则,注意训练强度、训练时间和间歇时间的安排,三者结合让学生做到对自身体能的突破。具体而言,训练强度要大、训练的时间要短,每一次训练要有一定的休息时间,间歇时间与训练时间比可以在 1∶5左右。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会有所提高,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体能情况进行观察,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做合理的安排与调整,将最大负荷量的心率控制在150~ 170次/分钟。对于有氧耐力的训练而言,教师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持续性练习及间断性练习相结合,通过长跑训练学生在遇到瓶颈时期时通过调整心态进行突破,让自身的耐力获得逐步提高。

(六)加快学生反应能力

小学生的肌肉发育尚不完全,肌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四周肌肉细长,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伸展性范围较大。因此在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和锻炼时,教师要减少让学生进行负重较大的力量练习,应注重对学生的反应以及速度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在运动场的调整与适应能力。快速运动的能力主要是位移速度、动作速度和反应速度,学生通过跑步的训练可以达到位移速度练习的要求,对于学生的反应速度,这时需要让学生在球场上实践处理足球技术的动作速度,能够在实际的比赛之中对紧急情况进行快速反应。对于学生的反应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很多,针对小学生的群体,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愉快有趣的游戏,通过游戏设定来让学生专注精神,拥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在紧张的状态也能够对自己的情绪有所调整。

总之,小学阶段的足球体育教学任重道远,教师要克服传统课堂单一、枯燥的体能训练弊端,使足球课堂更加轻松有趣,进而激发小学生学习足球的积极性和兴趣,使足球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以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足球水平,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 2022-12-08 ○ 凯里市第十六小学 蒲庆斌 1 1 黔东南日报 c204558.html 1 小学足球教学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