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0日

吴水根:助推苗乡共同富裕的“接力人”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

“师傅,我有个问题向您请教!”12月6日一大早,吴八奇和妻子一起带着女儿来到师傅吴水根的家中。吴水根高兴地逗了逗小女孩,师徒两人便快步走进了银饰加工工作室。

吴水根是台江县施洞镇岗党略塘坝村土生土长的苗家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银饰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台江县水根民族银饰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几十年如一日,他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宽容和热心诠释着热心助人、礼让邻里、团结互助的热诚与初心。近日,吴水根被评为“第八届贵州省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没有师傅的帮助,就没有我们一家现在幸福快乐的好日子。”吴八奇的妻子王晓艳与记者聊起了与师傅吴水根相处的点滴。

2009年,吴八奇与王晓艳结婚,夫妻二人选择南下打工,想去闯一闯。但是,没有一门拿得出手的手艺,打工的日子始终没有盼头。想着之前就与师傅吴水根学习过几年的银饰锻造技艺,不如就回老家踏踏实实跟着师傅把手艺学扎实,也能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吴八奇夫妻二人揣着打工攒下的一笔启动资金,回到了老家。

从最初的加工银饰小零件到集上售卖,再到开上自家的银饰加工坊,客户找上门来定制产品。十几年的发展,让吴八奇从农民变成了老板,一家人挣上了钱,买上了汽车,并在凯里城区买了房子。

“我们一家最感谢的就是师傅能够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我们。”王晓艳与丈夫吴八奇对师傅吴水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施洞当地,前几辈人的银饰加工技艺都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老规矩。吴水根打破老规矩,把女儿吴春秀培养成了“银匠世家”的第9代传人。并通过传帮带无偿带徒授艺,主动带动徒弟学习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成功培养了龙长降、吴建平、张靠天、吴八奇、杨飚等10余名青年技术技能骨干,辐射带动更多青年艺人,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累计招收徒弟60余人,多名徒弟注册了微型企业,继续传承这门技艺。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岗党略村的一员。我有责任帮助村民自力更生,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吴水根告诉记者,他也经常说到“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

近年来,按照“十户一体”抱团发展要求,吴水根积极动员徒弟,由他们分别带头将村里一部分有发展意愿、有劳动能力的村民组成了9个“十户一体”银饰产业主体,他和徒弟们分别担任各银饰产业联合体的“户长”,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从事银饰加工制作,大家分工合作,抱团发展,形成了“发展产业一起帮、公益事业一起建、社会责任一起担、文明乡村一起创”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吴水根的带动下,目前岗党略村从事银饰加工制作的农户已发展到近60户,从业人员近300人。仅去年,全村银饰产品销售额就达2400万余元。推动了民族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为共同富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让“一枝独秀”慢慢地变为了“满园春色”。

女儿吴春秀在父亲吴水根的悉心教导下,潜心学习,掌握了精湛技艺,出师后再将技艺传授他人,形成了良好的技艺传承模式。“在我刚开始跟父亲学艺的时候,他就告诉过我,一个人做不了的事,一群人肯定可以做成。”吴春秀告诉记者,这些年在父亲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父亲坚持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助人为乐追逐“精神富裕”与身边人一起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

助人为乐,大爱无疆。吴水根把光和热传递给了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变得更有力量,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师傅,那我们先回去了,过年再来看您!”吴八奇一家三口与师傅吴水根挥手告别。

想着自己的徒弟们与吴八奇一样,从单身小伙只身前来学艺,到现在各自组建了家庭,出师自成家业,生活得幸福美满,吴水根的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欣喜。

--> 2022-12-10 1 1 黔东南日报 c204843.html 1 吴水根:助推苗乡共同富裕的“接力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