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1日

浅谈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黎平县为例

○ 黎平县第三中学 唐玉昭

乡土地理是指本乡本土的地理,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土地理与学生生活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融合,有助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一、乡土地理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

布鲁纳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乡土地理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而人文地理教材有些内容枯燥乏味,乡土地理就是最好的调节纽带。每次在课堂上展示黎平县的乡土地理,学生马上打起精神,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好。可见,乡土地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

地理教学是一项结合学生理论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科,但是在实际活动的探究中,很多地理活动由于地缘、精力、金钱等问题的局限性,极少能够让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但是乡土地理资源的教学是基于对于本地地理资源的整合之上,有利于让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活动。如黎平县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交通、人口、民族文化等,都是可以作为乡土地理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资源。

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增加乡土资源素材,有利于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帮助学生通过对自己周边熟悉的环境分析来学习那些比较抽象的课本知识。乡土地理教学具有真实性、独特性、时效性、实用性等特点。

二、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巧用乡土案例,化难为易。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内容进行讲解,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因此,有必要适时联系一些乡土地理知识的内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更直观的认识。高中学生最大的苦恼是不知道课堂学到的知识应该如何运用,学而不能致用,是无效的教学,也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巧用乡土案例,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课堂学到的地理知识可以用于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可以对地理变化作出预测,还可以利用课堂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灌输改变为学生的自主探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接受效果可以得到明显提升。

(二)活用乡土地理,锦上添花。在课堂教学中,乡土知识用得好,那是锦上添花;用得不好,那是不伦不类。前面说到,我们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乡土知识来化难为易,那是因为我们能以此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回避新的知识点,如松嫩平原的相关内容,在介绍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只有选择地理环境差异显著的两个区域,才具有可比性。黎平县作为一个方圆只有4441平方公里的区域,显然在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差异性是不够突出的。这时候如果用长三角和松嫩平原的案例则更且有可比性,所以乡土地理教学只能对其些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三)激发家乡情怀,提高学习兴趣。乡土地理知识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习的家乡情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实践学习内容,进行野外考察或经济地理考察,并对实际考察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再引用课堂知识寻求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建立“我是家乡的一员,我有建设家乡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以建设家乡为目的,对乡土地理知识文化进行自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则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和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结束语

总之,乡土地理与高中地理课堂的结合,是符合新时期地理学习要求的重要手段。乡土地理资源与高中地理的结合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根据黎平县的实际情况,巧用乡土地理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升地理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 2022-12-11 ——以黎平县为例 1 1 黔东南日报 c204885.html 1 浅谈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