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1日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 从江县第二民族高级中学 谭晓英

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在化学课堂中渗透情感教学,坚持化学教育的兴趣性、实践性、高效性,引导学生热爱化学,端正学习态度,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提高化学学习效率,自觉投入化学学习中。同时,教师要深入挖掘化学学科中蕴含的情感素材,实现“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一、目前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时存在的问题

(一)化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意识比较淡薄

高中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严密性,并且学习任务非常紧,有些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就会一丝不苟地按照教学计划上课,尽量在每堂课上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化学知识,从而淡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还有一些化学教师认为,学生在高中课堂上学习时间比较短,所以当教师看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比较活跃、听课状态良时,就会趁机向学生讲解更多的化学知识,而忽略情感意识教育。

(二)化学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方式比较单一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课、书写知识点,学生在座位上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补充教师书写的知识点,很少有教师使用其他新型的教学模式上课。在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只能通过简单的语言渗透情感教育,限制了情感教育的展开方式,很难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导致高中化学课堂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气。

二、将情感教育有效应用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策略

(一)运用幽默的语言渲染情感教育的氛围

为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应学会使用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为情感教育的实施渲染出良好的氛围。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实验过程:“操作实验第一步先通氢气,赶出所有空气点燃灯,粉末变红后先灭灯,散尽试管余热再停氢。”在描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时,教师也可以这样说:“不按顺序来操作,先点灯后再通氢,马上就会大爆炸,不按顺序来操作,先停氢后再灭灯,马上就要遇氧化。”通过以上语言来讲解化学实验,既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教师的幽默性,顺利激发学生热爱化学课堂的情感。

(二)巧妙地运用表情以及动作传递教师对学生的情感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应避免单一地使用语言来渲染情感氛围,还应利用教师的动作、表情等身体语言传递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引导、鼓励、强化。例如,在高强度的化学课堂中学习时,有些学生可能会在某一瞬间感觉到学习的疲惫或者无聊,此时,这些学生就会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轻松、有趣的事物上,有些比较严厉的化学教师发现学生走神后,就会立刻大声呵斥学生,对学生提出批评,这样不仅不会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带回课堂,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可以短时间内停顿自己的讲课、提高讲课的声音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再运用表情、动作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暗示,利用教师对学生的关怀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重新将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化学知识。

(三)用具有美感的化学实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情感

化学实验是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操作大量的化学实验,观看真实的化学反应现象,从而利用化学实验的美感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情感。例如,在组织学生操作氨和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时,教师可以选用一个圆筒形、透明的花瓶,然后再将浓盐酸均匀地涂抹在花瓶的内壁,在花瓶中放入一朵颜色鲜艳的花,最后教师再按照传统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当产生大量白烟时,就能为学生创设出“雾里看花”的神奇景观,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从而对其他化学实验充满了操作兴趣。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一切教学机会渗透情感教育,不仅有助于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创设,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 2022-12-11 1 1 黔东南日报 c204886.html 1 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