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天轩) 近年来,天柱县邦洞街道米溪村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具体要求,立足村情实际,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作用,让乡村治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乡村治理走向善治之路。
完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夯实精神文化阵地。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截至今年,建成革溪村绿豆坡对歌场、米溪村文化亭、西安村文化广场等5处文化阵地。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先进文化引领。支持米溪村文艺团队发展,组建村级民歌队、腰鼓队、舞龙队等文艺表演队伍5支。结合重大节庆日,举办村级晚会、“棕子节”“丰收节”等活动,邀请州融媒体中心到村现场推出《直播黔东南米香满溪》网络直播活动,并宣传推介本村良好村容寨貌、风土人情及发展成效。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村民刘菊兰、杨志福分别以侗族北部方言歌会项目和灰碱粑制作技艺获批天柱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传承人刘菊兰也经常到天柱九小、三小等学校免费教学,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实施练兵场、哨口“瞭望台”等革命旧址维修工作,发挥红色基因在凝聚人心、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乡村善治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以乡村为舞台,以农民为主角,开展了《庆丰收》《三朝歌》《情歌》等歌曲创作,歌唱家乡新风貌,教育引导群众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留住乡愁,先后获得县级一等奖、三等奖、酒歌歌王的集体或个人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