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健 杨洋) 临近年终,施秉县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陆续进入收尾阶段。近日,在牛大场镇金坑村白岩冲沿线,新修的机耕道蜿蜒在一块块纵横开行的太子参种植基地间,成为村民产业发展的“黄金道”。
今年,金坑村实施机耕道3.5公里。60多岁的村民向敏一家搬到檀门坡山顶耕种已经20多年。如今,一条正在轰鸣施工作业的机耕道从家门穿过,小汽车、三轮车、摩托车车轮不沾泥,就能到达家门口。向敏除了常年种植的三四十亩太子参外,还积极调整产业转型提效,前年他在太子参基地套种了李子树,挂果的蜂糖李和新种的青翠李等品种多达二三十亩。有了机耕道,他家种植的太子参、小米、水果等产品也方便向外界运输。
“现在路通了,天晴下雨都可以把东西运出去,如果路不通,下雨天就只能烂在地里了。”向敏说。
金坑村是苗汉聚居村寨,常年种植有太子参600亩、烤烟200亩,水稻1100亩。在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等帮扶单位和村党支部带动下,村里打造的“农家米”品牌大米成为畅销货。近年来,金坑村实施的机耕道建设有30余公里,田网、渠网、路网等高标准农田的基础设施完善,不仅推动一批旱改水项目和农田水利灌溉,也推动太子参等其他产业的高效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牛大场镇金坑村纪检员龚琳说:“今年高标准农田,覆盖区域包括水田和旱地大约600亩。机耕道的修成,将极大解决老百姓肩挑背驮的问题,对当地产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施秉县今年争取到上级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渠道、管道、机耕道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农田的水利化、宜机化水平,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0亩,目前已经建成15600亩,预计在12月底前将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