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2日

高中生物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

○ 锦屏县三江中学 吴林姣

当前的高中生物课堂提倡单元式教学,通过设计生物教学大单元,从学习任务群视角来实现学生生物素养和生物知识水平的同步提升。所以,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研究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和教材特点并开展有效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生物,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构建能力和生物知识应用能力。

一、开展大单元生物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

大单元课程是介于传统教学设计与现代课程设置之间的一个中观层次课程, 侧重于把传统教材中的分散教学内容加以有机融合和归纳,进一步扩展了生物教学的范围边界。以单元为线索进行生物教学,可以有效转变教师传统的生物课堂观念,让教师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进而在长时期、深层次的整合视角上实现生物学课程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组织化和结构化。

二、大单元生物教学设计策略

(一)科学设计大单元教学主题

教学主题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相当于基石,特别是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包含的内容相对宽泛,若不设立核心主题,则非常容易让学生陷入困境,无法完全掌握所学内容。为此,应科学设计教学主题,有机整合课本内容,找准单元学习入口和路径。以“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为例,课本内容着重讲述了细胞的成长、繁殖、分化、凋亡、细胞坏死等生物反应的过程,知识内容相对复杂,这就需要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生物学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细胞概念的发展”为主题开展大单元教学,并利用各类概念内容与课堂教学展开密切联系,引导学生经历实际探究过程,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概念内容。

(二) 合理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主题的细化,教学主题要按照教学目标展开,教学目标能够引导大单元教学实现教学主题。传统的课时教学目标,注重的是知识的细化,大单元教学目标侧重于知识的联系。例如,在设计《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目标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其一以教材为依据,结合教材图片和知识点模拟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行为,让学生探究细胞分裂过程中,子细胞和母细胞的一致性。其二是仿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并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构建出染色体、DNA 、染色单体等教学模型。其三根据细胞的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生老病死,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知识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纵向的理解。

(三)合理设计大单元教学情景

大单元教学和传统的课时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教学情境设计上要考虑知识的前后联系,促进学生整体的认知单元知识。《细胞的生命历程》讲解的是细胞各个阶段的变化,细胞属于一种微观结构,不能通过肉眼进行直接观察,必须要借助于某种仪器设备。虽然肉眼不能观察细胞,但是可以观察由细胞构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苹果树的生长发芽、开花结果、果熟叶落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细胞的生长变化。然后结合单元知识向学生展示受精过程,让学生观察胚胎发育过程,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四)不断改进大单元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调控教学行为以及改进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应确保大单元教学评价科学、合理,摒弃原有重结果,忽略过程的陈旧评价体系,合理引入多样的评价规范,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参照单元教学内容,依托学科核心素养,让教学、学习和评价有机整合,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依旧以《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章为例,教师应当在学生开展主题学习、探究教学目标以及体验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形成性评价。例如,针对目前如何延缓衰老等社会热点问题,可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改变常规的教师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前后联系,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整体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整合为一个大单元并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便更好地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保障。

--> 2022-12-12 1 1 黔东南日报 c205053.html 1 高中生物学科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