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3日

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探究

○ 黎平县龙额镇六甲小学 陆 倩

在小学阶段,应用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数学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对于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应用题,由于理解能力较低,生活经验缺乏等因素,对应用题更是充满 了恐惧。可见,应用题不仅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难点。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应用题解决能力,成为大家研究的课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决应用题的首要环节,即读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审题习惯。那么低年级学生该怎样读题呢?在一年级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太小、识字量较少而且刚接触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要是让学生点读,对于不认识的字及时问老师,点读至少两遍。因为古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生只有读得多了才会理解题目。点读之后,叫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到了二三年级,在审题方面,教师可不用要求点读,主要遵循以下三步:首先学生自己仔细默读,在读的过程中,圈出关键词;其次弄清楚题中给了哪些已知条件,问的问题是什么。最后进行标数。在学生读完题之后,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阐述题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情况,可适时作出指导。而且老师要强调,审题过程一定要认真、仔细,要边读边画边想。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一般包括读题、析题、列式计算、检查反思。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解题步骤来解答,不断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检查和反思的习惯。在应用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完成列式计算,仅仅是完成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完成了推理论证的过程,才完成了“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而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如何检查却存在很大的困惑?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转化条件法、寻求其他解法等,在验算这一环节,刚开始教师可带领着学生操作,慢慢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例如三年级的“乘车”问题:三(一)班有 22 个同学,每辆车限乘 4 人,那么三(一)班需要多少辆车才可以把全部同学乘完?列式计算:22÷4=5……2,尽管计算简单,但是写最后结果时,很多学生很自然地认为需要乘5辆。经过检查学生很快便会发现错误,如果乘 5 辆车,总共能坐20个人,还剩下2人,所以结合实际,应该需要6辆车。除此之外,学生要学会不断反思、总结,以逐步强化自己经常出错的地方。

三、运用合作交流法提高学生应用题解决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面有限,生活经验也比较有限,教师运用合作交流法到应用题教学中来,可以交流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出数量关系,对于进一步解答问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例如,在乘除法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图片、实物等为学生展示例题,并引导学生交流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能够推出的条件等,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细致观察,认真思考,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四、创设多样化的情境提高学生应用题解决能力

教师要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还较弱,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一年级教师讲解和的应用题,小明前面有9人,后面有6人,共有多少人?根据观察,很多学生在解这道题时,脱离具体的情境,只是直观地对数字进行了加法运算。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设直观情境叫一名同学充当小明,然后小明的前面站9个人,后面站6个人,这样的话学生就能清楚地知道,求一共有多少人,除了小明前面和后面的人,还要加上小明自己,所以列式为:9+6+1=16(人)。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应用多种教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应用题教学中,并让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 2022-12-13 1 1 黔东南日报 c205126.html 1 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决能力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