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3日

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衙院村

○ 通讯员 周森平

寒霜未降,枫叶已红。我随文联采风团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衙院村,该村位于贵州省岑巩县注溪镇,是中国历史上大西南四大土司之一(思播田杨、两广岑黄),也是特色田园乡村省级示范点,这里有风情浓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六月六娃娃场”。

从思州古城沿龙江河逆流而行18公里,轻轻撩开龙江河的衣襟,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浅的水,在龙江河丰腴的肌肤上舒缓地流淌着;一座古朴的大窨子,在龙江河流动的风韵里终年厮守着。

不时闪过一些闲淡的画面:一缕缕欸乃乃的摇橹声,伴着渔舟唱晚的袅袅炊烟,在一片片水光映照的屋檐下,锅碗瓢盆敲打着一个个咸咸淡淡的日子。择水而居,依水而息。龙江河的水,映照着衙院的人影月影;龙江河的水,滋润着衙院甜美的歌声。

青瓦木楼错落有致,数百年前的布局保持原貌。这幢气势非凡的“老房子”就是清初,田氏嫡裔复回在此重新修建的15座大窨子屋之一。当地年长者说:“当时每座窨子屋都是一座宽敞的院落……”岁月沧桑,昔日的辉煌已经散落成历史的碎片点缀着衙院村,使这个村庄多了几许厚重,引发熙来攘往的游人过客几多悠思、几多感慨。

一颗颗鹅卵石铺就的乡村路,造型独特、典雅、精美图案的古巷道上,不觉让人微微叹息:这些鹅卵石被数百年来先人的足迹磨得圆润。历经风雨轻洇,微闪柔和的光泽。

巷陌深处翘然高昂的院墙,则是建于明清时代的古民居建筑。一种文化气息从门前的石狮和刻有形如“八卦太极图”的门楣缓缓升起,滋味越来越浓了,令人品味。房屋建筑仿衙门样式而建,四周筑有泥石土墙。每座独立庭院又外围砖墙、内建木房。在这片有限的空间中,我似乎渐渐读懂了衙院村的来历了。

古韵铺满墙头,古香溢满院落。院落之间,有花石巷道相通。梅、兰、竹、菊、荷五君坚守在砖墙檐下,人字形墙上 “书扇叠葫芦”令人称赞;大门呈“八”字形,门楣正中刻“八卦太极图”。院内木房以歇山式屋顶为主,分正房、厢房、对厅等,形如走马转角楼。正房正中是供奉祖先和议事的堂屋,前为“吞口”,后为巷道,两侧套间为卧室或厨房。堂屋壁上贴有神榜,神榜下装有神龛,堂屋门清一色为“六合门”。厢房为吊脚式翘角楼,楼上围有栏杆。房门、窗棂上浮雕“龙马腾空”“凤凰展翅”“麒麟昂首”“仙桃献寿”“榴含百子”“书剑传宝”等图案。

建筑整体布局结构紧凑,形制、风格、装饰与摆设,既有传统艺术格调,又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极具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如今,衙院村以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

院子里有位慈祥的老太太,老人腰微微下弯,牵着重孙,布满皱纹的脸上,仍旧笑容可掬,眸子光亮如炬。其实,那脸上的皱纹,就像幸福的年轮。这里民风淳朴,村民待客真诚。岁月绵长,让人品味了人间真正的烟火,那种没有商业渲染的烟火。

走过多少个春夏秋冬,历经多少风云变幻,这里的人们依然保持最单纯的初心。回眸一笑,发自内心的一笑,是伤痛最好的疗药,是社会和谐的标志,它见证着家庭的幸福生活。

衙院是一个风景独特而充满神秘的地方。此时虽已入冬,油菜初种田间,也不乏生命之绿,串户的花竿路蜿蜒出新格局。这儿空气清新,山清水秀。一幅生态优美的田园画卷徐徐地舒展开来。

村前有绿水田园,村后有不老青山。春天金黄的油菜与翠竹相映,秋有红叶与稻谷争辉,衙院就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田园风景画卷。画卷中有一块奇石叫“八卦岩”,来到衙院不去看一下“八卦岩”那简直就是一种遗憾。在这环境优美,青山翠竹掩映,河溪环抱的村寨后,有一块长4米,横宽2.5米,高1.7米的奇石。上有自然鱼龟纹,中多裂缝,俨如卦爻,因此称“八卦岩”。

“八卦岩”犹如一颗高昂的头颅,守望着这个古韵流香的村落,守望着那一缕缕断断续续的晨曦炊烟,默默地送走夕阳,又默默地送走月亮。生生不息的人们也天天把它张望,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高大身躯,对这块石头充满了神秘和敬仰!

攀爬上去,只见岩上藤蔓纵横交错,杂草灌木相依,犹如一颗绿宝石。立于石上,思绪从几万年过来!从几千年过来!从几百年过来了!时间把历史拉到我的面前。这么一块奇特异石,难道是天上坠落的陨石?可陨石又不可能排列得这么规整。那么这奇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故事?至今还是一个未解的谜。这一个又一个的谜令游人不断前往观之,探之民国《岑巩县志》云:“拜访田氏门者,必往观之。”

衙院不仅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还有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船到码头车到站,客来路上受风寒。我拿红书侍候你,相请贵客下金鞍……”人还未进寨子,就听到这首《接风歌》。《接风歌》是衙院村操办喜事接客酒歌中的一种,唱酒歌是当地人婚嫁喜庆中的一种文化习俗。居住在注溪乡的衙院田氏家族人,每逢结婚喜庆之日,吃完晚饭后便开始摆上筵席吃“夜筵”。家族或亲朋好友以唱酒歌、对对联、行酒令来增进亲友之间感情的交流。

土家夜筵传承下来的夜筵唱词脚本内容不一,丰富多彩,有的通过不断的传承和修改,成为土家民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土家族人传统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宝典。茶余饭后、山上山下人们时不时地对上几句酒歌,悠闲而快乐。土家夜筵通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民众长期以来喜庆交往的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

在这里还有独具一格的民族风情,那就是“赶娃娃场”。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每条街道全是小孩子的主打,集市上售卖的以童鞋、童袜、童装、玩具、油炸粑、糖果等儿童商品为主。街上抱着的、拉着的、结伴的小孩,一堆堆,一伙伙,如同赶年场,热闹非凡。由于此场是专门为儿童设立的故名“娃娃场”。

八卦岩、生基坟的神奇,令人遐想无限……

木屋砖墙筑起一段历史迷宫;那一条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巷,让我们用脚步丈量岁月的悠长。

古老的旧房子,收藏着田氏岁的岁月沧桑。

--> 2022-12-13 1 1 黔东南日报 c205128.html 1 走进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衙院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