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4日

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 新时代十年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综述

□ 刘仕海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重视和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是党的传统和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新时代十年,既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党领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促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十年。在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新时代十年来,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健全、成果丰硕、人才齐整。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十年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精神是谱写新时代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篇章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十年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最终也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领导,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根本保证。”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新时代十年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在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守正创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黔东南形象。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引导黔东南广大社科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认真回答好人民之问、时代之问,阐释好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

二、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十年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形成体制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政治领导和工作指导,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引导管理。2013年9月17日,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党发〔2013〕22号)。同时,由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黔东南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定奖励办法》(黔东南党办发〔2013〕32号)、《黔东南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推进会制度》(黔东南党办通〔2013〕91号)、《黔东南州改革发展重大课题领导圈题制度》(黔东南党办通〔2013〕92号)、《关于调整充实黔东南州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黔东南党办通〔2013〕93号)和《关于成立黔东南州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黔东南党办通〔2013〕94号)等5个配套文件。为进一步健全完善黔东南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价激励机制,2020年9月8日,中共黔东南州委办公室、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修订印发《黔东南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定奖励办法》(黔东南党办通〔2020〕26号)。为进一步加强黔东南州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协调,2022年8月4日,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同意建立黔东南州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黔东南府函〔2022〕67号)。这些文件的出台,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能激发科研活力的体制机制,统筹管理好人才、阵地、研究规划、研究项目、资金分配、评价评奖活动。

三、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十年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哲学社会科学机构健全。2016年5月,黔东南州社会科学院成立后,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不断健全,形成了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等较为完备的哲学社会科学机构体系。目前,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机构,除黔东南州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外,研究机构中高等院校有凯里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校(行政学院)有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黔东南州行政学院),各县市委党校(行政学校);科研院所除黔东南州社会科学院外,还有黔东南州文化研究所、黔东南州民族研究所、黔东南州教育科学研究所、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政部门研究机构有中共黔东南州委政策研究室、中共黔东南州委党史研究室、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黔东南州志办,各县市委党史办(史志办)。

(二)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丰硕。一是大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落户黔东南。如,2012年以来,仅凯里学院就获《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家校合作模式研究》《清代黔东南苗族妇女的婚姻与生活研究》《欧盟航空碳关税法律研究》《苗侗民族“非遗”传承人培育模式构建研究》《黔东南“黑苗”地区基督教传播及苗文创制的文化影响研究》《清代苗疆社会转型期理讼研究》《侗族生态观及湘黔桂侗族社区生态文明实践研究》《黑水城出土汉文占卜文书整理与研究》《刑事被追诉人权利救济制度研究》《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碑刻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区域开发的路学视野:明清以来贵州东南的水路、陆路与族群》《传统艺术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设计研究》《罗马-拜占庭时期法学教育研究》《贵州清水江流域家谱整理与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是大批研究成果获得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2013年贵州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款约法》获得著作类二等奖,《祭鼓辞》获得著作类三等奖,《跨省际少数民族“非遗”存续路径研究——以侗族为例》获得论文类三等奖。在2015年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从契约文书看清代以来清水江下游苗、侗族妇女的权利地位》获得论文类二等奖,《〈巴黎手稿〉的辩证法运用和政治经济学方法原型——“异化劳动”与“私人财产”循环论证问题新解》《苗族家祭仪式演进的历史变革调查——以黔东南雷山县桃子寨为例》获得论文类三等奖,《芦笙词》《黔东南苗族侗族斗牛文化研究》获得著作类三等奖。在2017年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对本土知识价值评估失实的社会与文化原因剖析》获得论文类一等奖,《黔湘桂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区域保护和传承研究》获得著作类二等奖,《侗族哲学概论》《思州民俗》《我们的家园——黔东南传统村落》《苗族语文读本(中部方言)》《苏轼和陶诗编年校注》《〈文苑英华〉诗学批评研究》《清代清水江流域社会变迁研究》获得著作类三等奖,《黔东南方言“把”字的用法》《〈寡妇兰特氏〉中女性意识主导下的性政治隐喻》《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获得论文类三等奖。在2019年贵州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贵州清水江文书·黎平文书》获得著作类一等奖,《“固本扩边”理论视角下民族特色小镇空间圈形扩展研究》获得论文类一等奖,《小江文书》获得著作类二等奖,《拜占庭法律史研究》获得研究报告类二等奖,《苗族文化习俗中的生命伦理与“神性产权”观》《贵州黔东南传统村落原真性保护与营造——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的思考》获得论文类二等奖,《思州喜傩神》《清代苗族妇女的婚姻与权利——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获得著作类三等奖。从以上可看出,黔东南州获得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等次、数量在逐届提高。三是发挥黔东南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激励作用,大量优秀成果涌现。在2016年黔东南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评出优秀成果67项,其中:著作类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1项;论文类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0项;研究报告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在2018年黔东南州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评出优秀成果28项,其中:著作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荣誉奖1项;论文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研究报告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2020年黔东南州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评出优秀成果32项,其中:著作类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论文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研究报告类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

(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齐整。新时代以来,黔东南发现、培养、引进了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成为高等院校、党校(行政学院)、科研院所、党政部门研究机构的骨干力量。此外,黔东南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融媒体、社会组织等还有一大批既有理论功底,也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这些人才的研究领域涵盖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由于篇幅所限和担心挂一漏万,在此不一一列举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姓名。

四、党的二十大精神是谱写新时代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篇章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党的二十大精神是谱写新时代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篇章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发展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与支撑,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也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笔者认为,今后,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共黔东南州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论述,加快构建黔东南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形成学生、学术、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完善新型特色智库体制机制,优化提升黔东南州党群机关智库、黔东南州社会科学专家智库、黔东南州社会组织智库联盟等州级新型特色智库,发挥黔东南新型特色智库在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咨询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体系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宣传阐释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聚焦党的二十大、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和黔东南州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化理论研究,持续做好贵州缩影、贵州样板、贵州新路及黔东南实践的研究阐释,形成一批扎根贵州大地、聚焦伟大实践、反映时代特征的原创性、标志性成果。深入实施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文科实验室。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黔东南民族文化研究,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推动清水江文书研究、《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名刊工程等高质量发展,增强黔东南学术研究影响力。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州外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继续开展黔东南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定奖励工作,表彰有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增强他们的荣誉感、责任感、获得感。宣传贯彻落实《贵州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加强社科基础设施建设,拓展社科普及阵地服务范围,提升黔东南干部群众的人文社科素养,推动县(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建设,壮大基层哲学社会科学队伍。

(作者系黔东南州社科联副主席)

--> 2022-12-14 —— 新时代十年黔东南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综述 1 1 黔东南日报 c205229.html 1 党的领导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