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5日

大塘镇:

“小板凳”理论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报讯 (通讯员 潘顺珠) “赵书记的这个宣讲形式好,通俗易懂、接地气,我们老百姓都爱听。”近日,雷山县大塘镇鸡鸠村70多岁的老党员姜启科在听了驻村第一书记赵芬芬的“小板凳”微党课后感叹道。

11月28日,趁着初冬暖阳,鸡鸠村五六个村民饭后在姜启科家的院坝晒晒太阳,借此机会,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赵芬芬穿上“红马甲”,提上小板凳,坐在群众中间宣讲起党的二十大精神。她结合苗寨群众生活变化,用通俗易懂的“乡音”,以一个个“小故事”分享身边的新变化、新政策,并不断通过“一问一答”互动方式宣讲10年来的巨大发展。她讲得绘声绘色,群众听得入脑入心,不时传来一阵阵热烈讨论声和发自内心的笑声。

“大家坐在小板凳上,我们紧扣乡村振兴实际,以‘拉家常’的形式宣讲,让老百姓听得懂、坐得住、乐意听,效果非常好。”赵芬芬说,这样的“小板凳”宣讲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能真正把党的声音送到老百姓心坎里。

群众在哪里,就要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哪里。连日来,大塘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充分发挥“小板凳”理论宣讲“头雁效应”,组织“两委一队”和帮扶干部等力量,以党员群众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讲故事的方式,深入32个村以“小板凳”宣讲方式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80余场(次),把党的好声音送到群众家门口,让群众能够近距离地听到党地创新理论、惠民政策。

“我们结合‘敲门行动’等工作,组织党员干部组成32支‘小板凳’宣讲小分队,在田间地头、家门口、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紧扣医疗、教育等乡村振兴实际,随时随地利用‘双语’接地气的宣讲,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大塘镇党委书记宋正智说,这样的宣讲方式改变了以往集中“漫灌”宣讲的方式,深受基层党员群众欢迎。

--> 2022-12-15 大塘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05295.html 1 “小板凳”理论宣讲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