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7日

小学德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 黎平县德化乡中心小学 吴泽锦

当代小学德育教师应当从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积极进行教学反思,通过自身教学课堂创新,帮助学生在德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观念、生活态度进行自我反思,在返思过程中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成为一个讲道德、讲文明、讲礼貌的新时代青年。

一、小学德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意义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小学德育课程中除了要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还要让学生通过有效行为习惯养成将课堂所学真正消化吸收,将教师课堂上所讲的道德标准真正践行在生活中,要让学生在德育学习的过程中将德育知识不断应用于实践生活中,加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落实德育课程开展的根本教学目标。在互联网技术的有力支撑下,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还能让学生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养成对自身行为进行复盘、复查、反复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良好行为习惯正是体现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最直接方式,只有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学生在未来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阳光向上的人,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感到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由此,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创新自身教学手段,优化自身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养成养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规范自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提高学生待人接物的基础社交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塑造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三)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

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在小学德育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从观念层面上奠定学生的良好道德基础,更能从实践层面上规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正视自己行为上的不妥之处。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只是注重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德育实践的重要性,导致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发挥德育课程的真正效用。所以,小学德育教师要从这一现状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加强德育课程的实践性,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根据所学知识约束自身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德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习惯养成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国小学德育课程在教学方式是以“灌输式”为主,从而引发了学生对德育课堂的抵触,更不会进行自我反思,也就无法认识到自身的行为错误。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自身教育观念,在德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的生活习惯养成,将德育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加强德育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性,并让学生不断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在反思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落实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教师要以身作则,加强自身行为引导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学生的好榜样,教师要对自己行为进行约束,从而给学生树立一个行为标准,让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学生做出错误行为,譬如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教师要控制自己的脾气,先询问原因再处理问题,教会学生要控制自己的脾气,而不是被脾气所驱使;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关心同学,爱护校园环境卫生,保持公共区域整洁,要约束自身行为,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够学到自己的行为优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构建家校共育平台,共同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上的知识传输,生活中的德育知识实践更为重要。所以,家校合作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使教师与家长联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监督,还能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规范自身行为,在家庭中做孩子的好榜样,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德育水平,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要想真正有效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教师首先要意识到时代在变化,要顺应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成为新一代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

--> 2022-12-17 1 1 黔东南日报 c205439.html 1 小学德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