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7日

榕江县车江坝区:

江海相连打造“桥头堡” 粤黔协作共谱新篇章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娅琳 通讯员 江滋伟

近年来,榕江县积极引导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和经营主体,通过“反包倒租”方式,在车江坝区建设蔬菜种植基地1.05万亩(1亩=0.0667公顷),着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供基地。

12月7日,冬阳温煦。记者走进车江坝区的田间地头,无论是星罗棋布的种植大棚,还是集中连片的产业基地,随处可见农业产业发展的滚滚热潮,处处是工人紧张忙碌的身影。

据了解,榕江县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制定《榕江县车江坝区2020年—2024年五年种植计划》,全力推行规模订单种植,做到压茬进行、科学轮作。与科研院校共建科普示范园,开展白菜、萝卜、辣椒、茄子、豇豆等新品种引种试验,提升蔬菜品质。结合坝区土壤、积温优势,加强优良品种种植推广,精心筛选出耐寒、抗病力强、品质好、高产的蔬菜新品种进行种植。目前,在车江坝区种植的“博陇37-94”螺丝椒属于高产优质品种,采用蔬菜越冬技术,亩产可达8000公斤。

“我们的螺丝椒是从荷兰引进的,它产值高、产量好,与榕江的气候土壤都特别适合,今年10月中旬就开始采摘了,预计到明年6月总产量将达到5500吨,现在已经探索出适合坝区的错季栽培越冬辣椒种植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榕江县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将不断地为大湾区输送优质果蔬。”贵阳农投公司负责人李春晖向我们介绍道。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需求,榕江县车江坝区按照“菜-稻-菜”“一年三熟四收”高效种植方式,狠抓水旱轮作技术推广,优化蔬菜产业“春提前、秋延后”的耕作制度,科学合理选择优势品种进行科学轮作,实现蔬菜高效种植和错峰上市。

“我们现在主要种红菜薹、白菜薹、菜心、芥蓝菜,平均两三天一车运到大湾区去,一车大约四吨左右。”三鑫天源仓库负责人杨锦红告诉记者。据了解,车江坝区共有16家经营主体,每天都在不断往大湾区输送新鲜果蔬。

“今天有50多人在各个基地剪枝、除草、栽植等,每人每天工资70至80元,一个月做得多的能挣2000多元。下一步,我们计划利用天然地理优势,把精品水果基地、生态养殖基地规模扩大,让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坝区负责人刘林海说。

在坝区,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方式,依托广州江南集团、省蔬菜集团等订单种植蔬菜单品,由贵阳农投与榕江农投共同组建项目公司,将脱贫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连在同一个产业链上。项目公司净利润的20%作为脱贫户、土地流转户、村集体效益分红。

月寨社区阳光蔬菜合作社理事长杨求仙介绍,依托车江坝区土地资源抱团发展,合作社由原来5人发展到65户1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68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8名,每户每月可实现3700元纯收入。

“坝区就是最大的扶贫车间!”榕江县委主要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榕江县创新发展思维,按照产城互动发展思路,围绕大坝产业抓就业,将万亩大坝打造成增收“万亩车间”。

家住特和社区的张老烟说:“除了有分红以外,我来这里干活,每天有80元工资,一个月下来,在这做活路补贴家用足够了。”提到蔬菜基地带来的好处,张老烟喜上眉梢。

榕江县车江坝区利用与易地移民搬迁小区、县城区相接连片的区位优势,通过对坝区企业统计用工需求,及时向各乡镇、易地移民搬迁小区群众推送就业岗位,全力做好群众就业创收工作的同时,建成坝区基地务工人员集体宿舍2处,强化务工生活保障。今年来,累计组织74598人次到坝区各经营主体基地务工,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30484人次,土地流转户劳动力23476人次,其他劳动力20638人次,发放群众工资1118.9万元。

原来的传统农田甚至已经撂荒了的土地,现在可以实现三季种植,村民做梦都没有想到这“一亩三分地”还能刨出这么多的“金子”。

如今,车江坝区通过企业销售和东西协作产业帮扶,与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成都蒙阳、重庆双福、广西南宁等周边省份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以及杭州世纪联华、佛山好好多等大型超市形成长期稳定合作,实现省外订单生产。同时,积极打通花溪石板市场、扎佐物流园、惠民生鲜超市、榕江营养餐配送中心及周边县市等省内市场。今年以来,累计销售坝区蔬菜、西瓜等达4772吨、实现销售额1635万元。

(图片均为资料图)

--> 2022-12-17 榕江县车江坝区: 1 1 黔东南日报 c205453.html 1 江海相连打造“桥头堡” 粤黔协作共谱新篇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