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17日

谈谈小学课堂导入语的设计

○ 从江县洛香镇中心小学 戴常现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导入语的优劣有很大关系。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语,如同拉开的序幕,让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敞开的殿门,引导学生竞相步入知识的殿堂。因此,无论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还是“久战沙场”的老教师,都要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语。

那么,教师如何恰当地设计和运用每节课的导入语呢?因为学科不同,每节课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也不一样,导入语的设计和运用没有固定的模式。下面介绍几种课堂导入语的方法:

一、趣味活动导入法

这种导入法是很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方法。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有的教师通过游戏活动乘兴进行新课教学;还有的教师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这些方法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愉快的情趣之中,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蜜蜂引路》时应这样设计:“嗡、嗡、嗡、嗡成群飞进百花丛,传播花粉又采蜜,个个都是爱劳动的小英雄。同学们说这个小英雄是谁呢?”(板书蜜蜂)“蜜蜂除了酿蜜之外,还有一个本领——引路”(板书引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蜜蜂引路》这篇课文”。

二、析题导入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语文教学。语文的课题多种多样,有概括内容,有点明中心的,有用与内容相关的时间、地点和事件等等。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从分析课题入手,指导学生领悟题意,从而导入新课。

例如教《狐假虎威》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先看课题,弄清“狐”“虎”,并理解“假”是“借”的意思,“威”就是“威风”。接着教师启发学生从课题中产生疑问,提出狐狸怎么能借老虎的威风呢?它借老虎的威风干什么呢?从而十分自然地引入课文。

三、悬念导入法

悬念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有障碍而又非越过不可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急于寻根究底的渴望。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可以根据课文巧设悬念,使学生带着解疑求知的心理,迫不及待地钻入新内容。

例如,在教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先任意写个多位数,问学生:“这个数能分别被2、3、5整除吗?”学生经过验算回答后,教师再问:“刚才同学们是用笔算判断的,老师可以不用笔,只要你们任意说出一个数,我就马上判断出来,不信,谁来考考老师?”此时,学生的兴致盎然,踊跃地来考老师,经过再三考验,学生服气了,都想探究一下老师有什么绝招。这时老师及时引导说:“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3、5整除,这里有个诀窍,你们想知道吗?”“想知道!”学生兴奋地回答说。“这节课,我们就来揭示这个诀窍。”从而引人新课。

四 、直观导入法

“直观”本身就能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实物、图表、幻灯、实验等直观教具配合生动的语言描述,又是一种导入新课的良好方法。

例如,在讲《赵州桥》时,先出示赵州桥的放大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它有什么特点?什么叫拱桥?然后给学生介绍说:“赵州桥是隋朝李春建造的,离现在1300多年了,关于它,有不少美好的传说,现在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到此参观游览。赵州桥为什么如此吸引人呢?学完下面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五、同中求异导入法

各科知识本身都有着内在联系,特别是数学教学,每课的教学内容都不是独立的,它往往是以前所学内容的发展和加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同中求异方法引人新课。

例如,在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首先出示几个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准备题。当学生做完后,教师再出示一道异分母分数相加例题,让学生通过比较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提出:“这样的算式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出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课题。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运用什么方法导入课堂,都要结合实际,做到有的放矢,那么,我们离成功就不远。

--> 2022-12-17 1 1 黔东南日报 c205455.html 1 谈谈小学课堂导入语的设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