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予涵
在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每个社区都活跃着这样一群人,她们对社区孤寡、空巢、独居老人实行一对一帮扶,时不时敲一敲老人的家门,看看老人们是否安好,问问老人有什么需要,常态化提供日常志愿帮扶。因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员绝大多数为女性,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敲门嫂”。(12月19日《中国妇女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社区同住一栋楼却对门不相识的现象并不鲜见,邻里情似乎正在逐渐淡化,而人口老龄化之下,孤寡、独居、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不少老人长期处于“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独生活状态。无疑,城市社区的这一特殊群体,需要倍加关注。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对于“敲门嫂”来说,最合适不过了。她们时常敲一敲孤寡、独居、空巢老人的门,看看老人缺什么东西,身体状况如何,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解决一些难事急事烦心事。这样的“敲门”,看似微不足道,但却“敲”开了老人孤寂的心门,“敲”出了浓浓的邻里情,“敲”来了社区治理的新气象,既为老人提供了生活上的便利,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加称心如意,还架起了社区携手居民共创美好社区的桥梁,使社区这个大家庭真正成为居民们内心温馨的港湾。
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如何探索创新,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考验着每一位基层工作者。“敲门”关爱,无疑是社区治理的一个好方法,更体现出一种人文情怀,期待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敲门嫂”队伍中来,把社区服务做实做深做细,努力构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