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12月20日

花院湖

○ 通讯员 潘胜天

初冬的周末,沾了会点“拍照”的便宜,搭了好友的车,从黄平县城一路向北,经古镇旧州,过抗战机场,在松洞左拐,车子顺山攀爬,翻过山坳,便算进入了花院,左折就是花院湖。

花院是个好地方,《黄平县地名志》记载,距松洞约5公里,苗、亻革 、汉等族(家)杂居,森林覆盖率高,水源丰富,树木丛生。这里的杉树木质坚硬,价格也便宜,木屋自然是主打民居。

此行的真正目的地是花院湖,当我第一眼看到花院湖时,就被清澈透底的水质吸引住了!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小姑娘那水灵灵、亮晶晶的眸子,在层次分明的丛林映衬下,美不胜收。

花院湖说是湖有点夸张,实际是一座拦截花院河的水库,资料显示容量为18万立方米,位于上塘朱家山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边缘上,与浪洞镇的桦槁、松洞村及旧州镇的大碾房村交界。这里,是个藏在深闺人不知的好地方;这里,山势俊秀,林木葱茏,满山红遍。湖的两岸散布数户人家,田里稻桩、山涧溪流、满山秀林构成一幅初冬画卷。湖边,逆流而望,大自然点染成就的山峦层层叠叠向远方绵延,麻栎树、红叶林、白桦木等丛林层林尽染,时疏时密点缀在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的边缘,“她们”各有独特的风韵,装点出绚丽多姿的风光。

曾经听过很多朋友去过花院湖回来以后都说好,都说很好值得一去,于是早早就一直心向往之。究竟怎么个好法,到底有多美,还是得自己去瞧。于是,这回身临其境,感受非同一般。

沿着湖边田埂,穿过麻栎树下小径,悄悄而行,生怕惊动湖中生灵。依偎的野鸭还是被我们的细语震醒了,扑翅腾飞,同时引起了一群寻食的灰鹤,“唰”地低空盘旋,而后又落在树梢,观望被“侵略”的领地。

“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小学便背熟了的课文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至于大雁是否往南飞,科学家早就证实了。这时节,只妄想看见 “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的大雁,可是这是灰鹤和野鸭,到底有没有“人字”“一字”排开那就不知晓了。哎,这里水质优良,景美鱼肥,看来灰鹤和野鸭是不会往南飞了,它们和谐相处,美美与共。

出生农村,小时候家里烧柴紧张,放学后总是被逼去打松针,于是对落叶印象极深。苍翠的松枝,金黄的松叶,枯干的松针,初冬随风飘落,躺在地上,用竹耙括在箩筐里,抬回家当柴烧。当时,是绝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类感慨的,落叶是柴火呵!越多越好!一点都没有伤情。现在,进入新时代,随着长江上游防护林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的实施,人工造林与天然林保护相结合,森林植被恢复好了,树种丰富了起来,“松针当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电器普及,煮饭很少用柴火了。

腾飞的野鸭,让寂静的花院湖有了灵性,树梢上的灰鹤激活了荒野,我们的心情更好了。树叶仿佛也受到了感染,接受了春夏秋的考验,经历了初冬洗礼,竭尽全力变红了,散落小径上,铺垫成软软的地毯,让人不忍心践踏。

这天,不知道是有缘,或是老天有成人之心,天气出奇的好。红日,蓝天,微风,朵状的白云在风的作用下,漂移着变幻着。远处的山上,红黄橙绿交错相映,近处的叶子红得似火,黄得像金,都明灿灿地映到人的眼中。这么美丽胜画的风景里,自己不再是自己,只知道手指不停地按着快门,嘿嘿傻乐着!

我们绕湖漫游,这里水傍着山,山映着水,岸上偶遇钓鱼爱好者,专注于湖面伫立不动,享受垂钓的乐趣,形成了又一道风景。临近中午,躲进了云层的太阳这会儿又露出头来,阳光普照大地,温暖人间,远处的山随着光影斑斑驳驳,甚是壮观。

沿着湖边转了一圈,拍完了照片,我们来到湖边村寨,这寨子名叫官田,是一个民风淳朴的亻革 家寨,听说“官田”与明末黄平名人解立敬有关。《黄平县志》人物传载,解立敬(1584~1655),字念显,号诚斋,重安马场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中举,历任陕西华阴知县、云南赵州知州、湖东道按察副使、广饶衡徽巡抚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后归隐花院,购田置业,“官田”应该与这故事关联。

官田居住五六户亻革 家人,青瓦木屋,以耕为业。走进依山而建的农家,犬吠鸡鸣,土灶火坑,木甑蒸饭,铁锅煮菜,依稀回到了生活在农村的童年,找到了念念不忘的乡愁。也是和老家一样的三间木房结构,另一头建有稍矮的偏房作为厨房,堂屋大门开在中间,窗子为木格两扇,窗户糊纸,过年的时候粘贴些红绿相间窗花。烟囱立在厨房的外面,厨房火坑上吊着“炕栏”用来放腊肉,不断烟熏火烤,一年四季不变质,农忙或有客人来时,割半截炭火烧皮,柴火水烹,透亮不腻,是招待客人或劳动补充能量的农家标配菜肴。

向阳的墙上,挂着捆绑成提的玉米棒子,还有几串鲜红的辣椒,房屋前面小巧的鸡舍,散养的土鸡悠闲在觅食,厨房旁的大树下一口镶着白色瓷砖的老井,汩汩而淌,似乎向人们诉说着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厨房里主妇在忙着烹煮食物,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多么殷实的人家多么热情的亻革 家人,心里突然想这家人享受着以前“地主”的生活,唯恐明末巡抚解立敬不如,而现在居然是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不得不礼赞改革开放带来的好日子。

太阳慢慢落下了山顶,回家路上,车行在花院湖后面的山坳,又见湖边民居炊烟袅袅,远处山岚朦胧,湖光山色更加秀丽,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感想涌现。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时,不知怎么就想起了诗人徐志摩的诗句,挥一挥手,能捎一杯清澈的湖水送给我的朋友吗?

再见,花院湖!

--> 2022-12-20 1 1 黔东南日报 c205933.html 1 花院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