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悠) 近年来,凯里市鸭塘街道加快推进村(社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强“头雁”、培“壮雁”、育“雏雁”,形成“头雁领航”“壮雁竞飞”“雏雁齐追”的“雁阵效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强“头雁”,发挥领航作用。持续深化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注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优秀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党员中培养选拔党组织书记。积极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严格落实村(社区)干部报酬正常激励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工资待遇水平。同时,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重点内容,依托市委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采取专题讲座、观摩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分批次抓好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目前,街道所辖12个村(社区)100%推行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72人次。
培“壮雁”,提升履职能力。坚持将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作为筑牢基层战斗堡垒的突破口,着力把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敢讲实话、能办实事、讲求实效的能人选进村(社区)“两委”班子,形成班子年龄、经历、专长、性格互补的合理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同时,建立新任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导师帮带”机制,全方位推动村(社区)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提升,切实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能力作风过硬的新时代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目前,明确12名村级党组织书记或副书记作为“帮带导师”,采取“一带一”“一带多”等方式,与37名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结成帮带对子,精准提能。
育“雏雁”,涵养后备力量。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通过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群众推荐等方式,从农村致富能手、家庭农场负责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中发现优秀人才,按程序严格执行村级后备干部选拔,选出品德优良、群众满意、组织放心的村级后备干部纳入后备干部人才信息库。同时,抓好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持续推进将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双向培养”工作,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的双带动作用,掀起“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目前,动态储备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5名,其中社区后备干部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