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友贤
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深刻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新境界、实现新飞跃的权威报告,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行动纲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大报告精神,进一步深切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信仰信念、科学的思想方法、务实的领导风格、独特的人格魅力,进一步深刻感悟到大党大国领袖深厚的人民情怀、家国情怀、奋斗情怀、天下情怀,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斗志。
一、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是回答“中国之问”的行动纲领
马克思指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宝贵历史经验,坚持理论创新是其中之一。回望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这是我们党要回答好的“中国之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和高超政治智慧,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科学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伟大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真切感受到真理在手、大道在我的浩然正气,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展现出的巨大真理伟力、实践伟力和精神伟力,深刻认识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做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真正将其作为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科学,修身立德、律己律人的心学,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中完善发展思路、提升工作水平,答好中国之问。
二、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使命担当,是回答“世界之问”的行动纲领
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日益突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首次发出“世界之问”,引起广泛共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倡议,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的鲜明立场,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美丽世界的美好愿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世界之问”作出科学回答,凝聚起各国人民共同建设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为人类社会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注入强大正能量,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在国际上树立起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世界大势的远见卓识、对人类命运的真诚关切,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怀,彰显了大党大国领袖的天下情怀和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协和万邦、天下一家”、“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明传承与精神追求。
三、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是回答“人民之问”的行动纲领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百年来,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守人民立场、维护人民利益,对“人民之问”作出科学回答。随着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不断有新需要,这给党的治国理政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也对我们党回答好新时代的“人民之问”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真挚感情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民领袖,无论是在基层、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都始终把人民挂在心头、念在心里。从“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一个也不能少”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一个也不能掉队”的共同富裕,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文明建设,到“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真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利益尽心尽责,对百姓冷暖念兹在兹,彰显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真挚情怀,体现了“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使命担当,深刻体会到“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新的征程上,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四、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坚持敢于斗争的鲜明品格,是回答“时代之问”的行动纲领
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伟大斗争史。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面对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新特点新变化,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科学回答了系列事关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时代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困难作斗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同贫困这个困扰人类数千年的世界重大难题作斗争,历史性地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党内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意志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百年难遇的世纪疫情作斗争,开展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针对美国等反华势力围堵遏制我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图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沉着应对、迎头痛击,有力维护了核心利益,展现了大党大国领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高超领导水平和伟大斗争艺术。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真切感受到敢于斗争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牢记“三个务必”,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大力弘扬伟大斗争精神,自觉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教育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