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桂林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最重要的是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明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这一政治判断和历史结论,其实质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事关核心地位、掌舵领航的组织问题,一个是事关指导地位、科学指引的思想理论问题,它们共同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唯物史观理论基础之上,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两个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
一、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要有自己的领袖并坚定不移地维护领袖。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由人书写,人的活动创造和推动着历史发展,历史发展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又直接相关,充分正确发挥历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一靠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二靠领袖人物的领航掌舵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但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其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一样,相较于普通个人,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尤其是伟大人物、领袖人物作用巨大,极大地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个时代一定会出现自己的杰出人物、伟大人物,无产阶级必须要有自己的领袖,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有一个成熟稳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列宁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邓小平同志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曾强调指出,“没有领袖和核心,就要培养领袖和核心。要革命的话,就应该建立这样的党。就是工人运动、农民运动,没有领袖行吗?领袖就是团结的核心,他本身就是力量。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胜利,就是因为有了毛泽东这样的领袖。”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唯物史观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不是“个人的偶然凑合”。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有着96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领袖权威。
二、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想保持先进性,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强调“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而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向广大群众灌输科学的理论,引导他们前进。马克思早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到:“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同时,科学理论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核心的确立与党的理论创新是两位一体。党的领导核心的确立与党的理论创新是统一的,是两位一体的。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马克思由于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就已经赢得了这样的地位,各国工人运动的最优秀的人物都充分信任他。”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教育了整整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普列汉诺夫,在其代表作《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中指出:“一个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的个人特点使伟大的历史事变具有个别的外貌,而是因为他所具备的特点,使他自己最能为当时在一般的和特殊的原因影响下所发生的伟大社会需要服务。”“因为他的见识要比别人的远些,他的愿望要比别人的强烈些。他把先前的社会智慧发展进程所提出的科学任务拿来加以解决:他把先前的社会关系发展过程所造成的新的社会需要指明出来;他担负起满足这些需要的发起责任。”正因为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具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才能在实践中起掌舵领航的作用,而且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习近平同志是我们党的领袖,进入新时代以来,他亲自指挥部署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工作和重大斗争,是知行合一的领导核心,具有诸多方面的优秀品质,如:眼界开阔、胸怀天下,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敢于斗争、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夙夜在公,注重实际、开拓创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信念坚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人格伟大,联系群众、不怕牺牲,等等。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并系统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道理、学理和哲理,把握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六个必须坚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领悟“两个确立”、拥护“两个确立”、落实“两个确立”、捍卫“两个确立”,从而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作者系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