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玉富 王小勤) 嗒嗒嗒,嗒嗒嗒……近日,来到锦屏县城区的里郎搬迁安置区,贵州彤鹭智能鞋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40来位工人正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铆足干劲,加班加点赶制订单,确保年底前如期交付。
陈礼洪在针车旁拿着鞋面熟练地“游走”在手指与针线之间,很快就将鞋面锁好了边。陈礼洪是从平略镇五星村搬迁至里郎社区的,前些年也一直在外务工,以前也没有接触过针车,但当来到社区这个工厂后,厂子不仅免费培训技术,而且还能够闲暇之余把孩子带在身边看管。“现在几分钟就能到家,还能照顾家人,也学到了技术,以前不敢想的现在就实现了,日子越过越踏实!”
据了解,贵州彤鹭智能鞋业有限公司车间于2021年12月注册成立,车间面积2600平方米,今年2月份落成投产,主要以来料鞋面针车生产。目前,运作两条生产线,正在延伸的鞋子加工生产线也基本落成。下一步,将继续扩展用工需求。“我们厂主要做361品牌鞋子的面,每个月生产量是一万多双,没有做底,成型线开起来后我们还要继续招工,熟练的工人工资保底达到4000元到3600元以上。”贵州彤鹭智能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勤说。
为使搬迁群众搬得进,稳得住,能致富,锦屏县坚持把安置点群众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服务好搬迁群众。锦屏县里郎社区文书龙本琴表示:“通过这个帮扶车间的到来,不仅解决了我们搬迁社区一部分在家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们搬迁社区2738人,675户,有效解决了实现每户就业一人。”
里郎安置区里的帮扶车间只是锦屏搬迁社区的一个缩影,同样在大公田搬迁安置点等地,同样也有入驻的帮扶车间。小车间改善大民生。如今,随着帮扶车间的不断发展壮大,搬迁社区的群众也走进车间当起了技术工人,吃上了技术饭。